

燕家场沈府君双石阙,东汉,四川省渠县水口乡汉亭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土溪逗留了半天,赶上6点半返回县城的班车。因为动车在这里停靠,晚上跑这趟线的面包和出租也不少。
次日一早赶去岩峰。岩在渠县念ai,即崖,在夹江依然念yan(千佛岩)。沈府君阙的介绍说在汉碑乡,现已合并入水口乡,过去都属于岩峰,水口不能直接到达,班车从西门汽车站发车,车票8元,车程1小时左右。虽然六处汉阙属于同一地域,但公路是分岔走的。
到岩峰街上找摩的过去,走乡村机耕道,已经铺成水泥路,很好走,一车15元,留下司机电话,返回可以找他们。很顺利到达,在摩托上看到蒲家湾无铭阙就立在农田间。
沈府君阙有围墙圈住,里面种着过膝的草,据说可防风化。回来后和同事说起,他认为更多是空气污染酸雨导致的,近2000年都挺住了,也就是这百年间有这么大的变化(排除人为影响)。
双石阙所在地叫燕家场,后来我们步行去王家坪,经过村头的小石桥就叫燕家桥。石阙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阙主沈府君事迹无考。两阙相距21.62米,均高4.82米,上下等宽0.98米,厚0.66米。而另一份介绍是相距21.92米,高4.1米,宽1.1米,厚0.76米。右阙背后立有知渠县事灵石王椿源撰写的《沈府君神道碑亭记》,称岩峰为崖峰,老乡的读音不虚,末署时间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
此阙在宋代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碑目》中也有记载:双石阙,在大竹县北一里,其一镌云: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其一镌云:汉新丰令交趾都尉府君,其阙上各镌出屋宇、禽兽飞走之像。又有单石阙二,相去双石阙一里,其中镌雕物像与此同。
两座单石阙不知是否即是现存蒲家湾和王家坪阙,但后来遇到的老蒲和支书都说王家坪距离这里三里地。《碑目》说县北一里,当年的大竹县治当在岩峰与土溪之间了,与今日相去甚远。

国保碑,以前立的保护碑都觉文化味浓
左阙阙身正面上部刻朱雀,下镌“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再下应有辅首如冯焕阙,石片剥落无存。背素面。左侧有安置子阙的痕迹,右侧刻青龙衔璧。枋子层正面中间刻双角兽,似乎是辟邪,四隅有角神,已残损。介石层减地刻有一圈人物故事。其上斗栱层,雕刻多残损。再上即顶盖,如冯焕阙一样,没有赵家坪两座无铭阙的“人物故事层”。

正面

左前侧视

右前侧视

右后侧视

左面,刻痕如新


张扬的朱雀,口衔绶?

铭文

温顺的青龙

阙楼正面

辟邪?

骑鹿仙人和兔哥,兔哥在捣不死药

阙楼右后侧视

马车,牵马人让马跪下
右阙略同,铭文为“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下辅首还残留上部的雕刻。枋子层为独角兽,或许是天禄,角神损毁更甚。阙后即王知县所立碑亭记,说“余恐上雨旁风,石不久耐,爰筹款并冯碑阙搆亭护之”,这大概就是六角亭的来历了。

正面

右前侧视

左后侧视

左侧远视

阙身正面

蹦蹦跳的朱雀,尾羽和左阙不同

铭文

白虎,细看头部,颇觉传神

阙楼正面

天禄?

阙楼左前侧视,注意射箭的裸人

斗栱上的鸟比较明确,挂着的是人,那他就在掏鸟蛋?或者是猴?

王知县的碑,最下边已剥落


双石阙俱存十分难得,这个角度的右阙没有拍张大图,比较遗憾

如果再奢求子阙俱在,顶盖完好,是不是就太贪心了

终有离开之时,历代的金石学者,也往往仅见拓本,自己该知足了
中午在支书家吃泡面,支书很骄傲他们村的双石阙雕刻细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