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岗村全景,近处是直波北碉
松岗土司的官寨建于松岗梁子上,过去这里还居住了头人、商贾,沿山脊两边筑石屋,中留小道,故名松岗街。现在基本已废弃,只有两家还住着,其他居民搬迁至山下。开发旅游后,路标写着“天街”的名字。可以沿盘山公路缓步上山,也有石梯直上,走起来比较累人。
山下也有一些看去颇有年头的房子,已经改造成旅游接待户,时间宽裕住下来也挺惬意。新建的房子在山脚下一字排开,少了错落的趣味。
据记载,松岗土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最初的官寨建在盘果梁子上,大约是宋元之际迁至现址,经过扩修形成新老两座官寨。苍旺扎尔甲(1720年-1752年执政)仿照布达拉宫的样式,大兴土木,把两边连接起来,自称“第二布达拉”。官寨墙厚1米以上,设有土司卧室3处,以及梭磨、绰斯甲等土司的寝室和高级客房,还有萨迦、宁玛、觉囊、格鲁、本波五个教派的14间经堂。1936年左右,官寨被焚毁,书中说明火烧了半个月,余火又持续了三个月。这座四土地区最雄伟的建筑至此而消失。
官寨依山而建,除两座四角碉楼外,尚存几道残墙。汶川地震后,碉楼得以修复,焕然一新,少了几许沧桑。我在公路上碰见3个女孩,是直波村的,很骄傲她们的碉堡没有重修过。
两座碉楼相距30米,靠近街上底边宽7.8米,墙厚0.9米,高36米,后一座底边宽7.3米,墙厚0.85米,高26米。观察出版物中早前的照片,前一座碉楼略有残损,后一座碉身破一大洞,顶部也缺失无存。



近处是直波南碉

松岗街上的房子在官寨面前就是婴儿状

松岗街,最右高处是川主庙,只有这间房子是坡顶


从直波村过梭磨河,穿过松岗村山下的民居,沿石梯登上山脊,直到看见屋子,才觉可以舒口气。山脊上的房子因为废弃,反而保留了原来的平顶样式。大概有些居民搬迁时把房子的木头都带走了,从窗洞望进去,只余四壁,甚感荒凉。
穿过屋边小道,眼前是山脊另一边的风景。溪流从遥远的山谷淌下,青翠的大山望不到头。立于山间,心情不平,真想换种活法。耳边传来村民的歌声。在直波,几位大婶就招呼我去看唱歌跳舞,我见活动未开始,便先上松岗梁子。待下山再去,歌舞已结束,大家说笑着返回自家。这也是不小遗憾。
走在松岗街上,只有我一人,这种感觉很特别。一位婆婆翻山回家,说走这条路近。不一会,她便上到川主庙后的小路上。在官寨附近,才看见一户住有两位老人的家庭。婆婆站在自家屋顶,倚靠着石墙,眼望的正是官寨遗址。不知这座大楼还存在的话,从这里望去会是怎样的感觉。

松岗街民居的外侧



松岗梁子另一面的风景


从街外看碉楼、民居

右边凸起的墙面是否就是“鱼脊背”?


回到松岗街上,前往川主庙



登上川主庙的石梯,有一块刻了花纹

我理解川主庙不是供奉大禹就是李冰

庙前煨桑炉子
在川主庙前看松岗梁子
下到街上


前往官寨遗址

在官寨下看松岗梁子

体力不济,没有爬上遗址,只在下面看了几道残墙
婆婆家

准备下山


山脚下的松岗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