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点的新能源车方能突围(附股)
(2023-02-17 06:05:55)借助最近大火的电视剧《狂飙》的标题来说,2022年的新能源车也绝对是狂飙的一年。
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增速接近翻倍,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7.4%,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遗憾的是进入到2023年,这一猛增的势头并没有得到延续,2月3日,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预估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41万辆,环比2022年12月约下降45%,同比去年1月基本持平。
2023年,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这个起步可谓是并不让人如意,原因何在?
如果说国补的退出是一枚重磅炸弹,那么特斯拉的降价俨然成为了压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2023年的开年伊始,国产新能源车企纷纷展开自救。
那么谁又能够脱颖而出呢?
或许一月份的销量表能够给我们一些线索。
如果把市场比作一块蛋糕,有人分的多,自然就有人得到的少。
销量冠军比亚迪1月销量15.01万辆,虽同比增长达到61.6%,但环比下降36%;特斯拉则实现环比、同比正向增长,销量是6.6万辆。
排在第三的理想汽车和前面两位相比,再一次出现断崖式地下跌,仅仅销售1.51万辆,蔚来汽车销量为8506辆,小鹏汽车销量为5218辆。
去年一度成为“黑马”的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在1月销量分别只有6016辆、1139辆。尤其是零跑汽车同比、环比均下降超过八成,成绩几乎垫底。
国产新能源车之所以在一月份出现集体性的滑坡,和特斯拉的降价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应对这一尴尬的局面,1月13日,AITO官方宣布,对旗下M5 EV车型进行价格调整,降幅2.88万元-3万元;M7同样在原售价的基础上降幅3万元。
1月17日,小鹏也进行着同样的操作,宣布对G3i、P5、P7三款车进行价格调整,降幅2万元-3.6万元不等。
2月3日,对外声称“将坚守不降价的第一原则”的蔚来发布了详细的2月限时优惠购车方案。
降价是否能够吸引过来投资者的青睐,似乎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2023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一方面要应对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虎视眈眈的特斯拉降价带来的鲶鱼效应。
在内忧外患的同时,目前有了一定市场的车企还面临着传统车企以及更多造车新势力的竞争。
例如,广汽、吉利、赛力斯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埃安、极氪、问界等作为“创二代”,实力也不容小觑,正在加速蚕食跨界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攻入其战略腹地。
目前产品尚未面世的华为、小米、FF也在加速造车。
看似一片蓝海的市场,其实身处其中的每一家似乎都苦不堪言。
例如,从三季报来看,小鹏2022年7-9月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增加49%;蔚来第三季度净亏损4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1%;理想第三季度净亏损16.46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仅为2150万元。上汽集团三季度净利润虽然为57.4亿元,但也是同比下降18.43%。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企业同样还有长安汽车、赛力斯以及海马汽车。长安汽车今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7.78亿元,同比增长28.39%;净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滑14.47%。
展望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主沉浮?
我相信未来的市场,真正到了拼刺刀的时候,一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结果。
其实这些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下来,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仍然是续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充电问题,当然对于任何一个车企来说,质量永远是它的生命线,在大家争先恐后降价的情况下,价格也将成为一个左右新能源车企在2023年能不能脱颖而出的关键一环。
综上所述,彬哥认为,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谁能够在质量上过硬,解决了续航能力,价格合理,再加上后期的人性化服务,谁能够做好上述四点,谁就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甚至是领跑者。
否则,只能是陪跑的那一位!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善泳者方能搏击长空,浩瀚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