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价格体系钢丝上的芭蕾
(2008-07-28 18:05:05)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金韬财经价格体系物价cpi个税 |
分类: 经济话题 |
上周人大财经委报告指出,应该继续推进价格改革,理顺价格体系。该报告认为,这样做短期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但抑制不合理需求、刺激供给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实际上有助于控制通胀。”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却有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途径虽好,可还是有在钢丝上跳芭蕾的感觉。
中国在价格管制的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工业、制造业靠政府补贴的形式,降低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加上低人工、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模式造就了中国制造的扭曲廉价。但商品到达其他国家后的结果是引来了“反倾销”的高关税待遇。便宜让别人吃了,企业微利运行,国家倒贴能源、赊欠环境,还讨了个“倾销”的骂名。而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同样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民种粮没钱赚,一度粮田闲置,大量农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赚取本来就不高的劳动力报酬,还给城市就业增加了压力。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加,粮食供应不足又成为长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价格体系的理顺,必然会抑制需求,刺激供给。从长期来看,从根源上控制通胀效果明显。
但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实施起来的确不容易。今年以来CPI高位运行一直持续。上月CPI略有下降,而上月的油价上涨又将对后期的CPI起到一定的上涨作用。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也出现了紧张局面,而紧张的因素在原有幅度的成本上涨以外,还有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导致的融资难等。而制造业又是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关键行业,短期内的经营环境恶化还没有开始改观前,再对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放开,更加使企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而农产品的价格同时关系到民生问题,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导致抵御高通胀的能力较差,百姓的基本生活势必会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价格体系的理顺,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尴尬境地。
从方向性来看,理顺价格体系是必然选择,但选择的时机、相应的配套政策的跟进和放开的速度都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高难度动作”。
首先逐步实施的时机必须提前选择CPI回落的低位时期。控制放开幅度不能过分冲击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
其次,对不同行业要有提前的配套政策防范风险。
能源电力行业,必须首先打破上游行业的盈利寡头垄断形式,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向下游倾斜。
从工业制造业来看,价格体系理顺将导致企业成本继续上升,这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降低出口企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加快出口企业的节能减排的实施,改变出口贸易策略,首先要改变汇率上升的预期,从美元贸易为主,改变为多币种贸易。改量减利增的保盈模式。国家应加大对企业的产业升级调整,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鼓励优惠政策。全力营造企业的良好运营与高速发展环境。
从农业来看,自建国以来的农业反哺工业,造就了二元经济结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首要的解决任务。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加大财政支持,科技支持,基础农业设施投入,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等多管其下的方式,加快农业的发展。在增加农产品的同时,又提高了农民群体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快速促进国内市场的增加。形成农业与工业良性循环的局面。
最后,关注物价对民生的影响。理顺价格体系也势必传导到商品价格上。百姓的基本生活不能受到影响。这里就必须从提高百姓收入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从税收政策上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简单地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能完全改变缩小贫富差距的状况,而同时还需要考虑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收比例,加大对低收入群体保障的支出和覆盖面。
当然理顺价格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完成的事,必然有一个稳步推进,有保有压的全方位理顺。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必将能够平稳快速地实现,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