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来拯救你——基金
(2008-07-17 21:25:21)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财经股票基金金韬 |
今天公布了首批基金二季度报告,15只基金有10只继续减仓,1只增仓,亏损幅度继续增大。看到这里,我觉得已经没有兴趣细看下去了,无非就是持仓比例较高导致无法逃避大跌的损失,买入的重仓股二季度都遭遇了连续大跌,赎回超过申购导致被迫卖空股票套现。以价值理念著称的投资专家们,今天的结局可能是让所有基民们都不敢想像。我印象中,这轮下跌中,有大部分基金的净资产跌幅都超出了大盘的下跌。如今的基金业应该好好想想这次的全军失败问题都出在哪?基民们也上了一堂不错的投资教育课。
事实上,大盘在跌到如今,还是有一大批的基金仍在积极减仓,按他们的说法是持仓比例过高很被动。要吸取上半年的经验教训。按现在的状况看,投资价值已经不再是基金的理念了,基金们不在看业绩,不再看合理估值,而开始成为了趋势投资者,有一点证券投资分析经验的人都能够区分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在理念和操作上的一些基本要素。假如是价值投资者,是按公司的业绩成长,注重个股的长期成长,当股价在合理价值区间下,越跌越买,并长期持有,当超过了合理的估值区间,则是越长越卖。而回想大盘冲5000-6000点,市场都在呼吁估值过高时,基金们并没有减仓,而仓位比例都高得吓人。反之,现在大盘跌到3000点以下了,很多股票估值很明显,甚至10倍以下市盈,业绩2-3年仍有30%左右增长的股票,却成了基金砸盘的对象。事实证明基金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坚守他们的价值理念。而趋势投资者完全可以不看公司的成长,只需要看一只股票的涨跌趋势形式进行加减仓,而事实上去年大盘上升趋势被破坏时,基金也没有真正地减仓,而逃顶的人是小非、QFII和部分社保。到底基金将要走什么投资路线?至今我还没有从多少基金经理的报告里找到答案。
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基金经理们大部分从业不过5年时间,而超过5年的一小半都不到。基金公司就这样把百姓一辈子的积蓄交给了只有书本知识,一次熊市经历都没有的基金经理们。做股票的高手们都应该有一种共同的认识,股票的经验很多是在熊市的经历中学到的,就连股神也是在曾经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了投资的真理。而处涉股市的人最容易在好的时候忘形,在最坏的时候绝望。这些我在基金经理们的身上都看到了。大盘上5000点时买光还融资继续追,目的就是放大财务杠杆,超越别人的业绩。而现在的状况是跌了还要对着砸,目的同样是怕跌得比别的基金多。
也许谈这些都不能让基金经理们改变什么,毕竟他们也是为基金公司打工,当然有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法规问题,市场本身的缺陷问题。比如基金业绩考核比的是排名,谁涨得慢谁下岗,那基金经理们牛市时当然要加了还要加,跌的时候谁仓位多,谁跌得多,不减一样要下岗。法规上也有很的漏洞,现在的基金只要你发行了,必须在限定的时期建仓。而完全没有考虑到基金长期投资的整体估值问题,举例来说,假如是去年5000点发行的,那这轮跌下来全套得死死的,甚至要接所有人的高价货。还有就是市场本身的缺陷,完全没有做空机制,除了做多还是做多,一旦遭遇熊市,一定是卖不过市场上任何一个投资群体,毕竟仓位太重。而这样也就导致了基金成为市场助涨助跌的最大力量。涨起来就会涨过头,跌起来一样跌过头。
既然这些问题都已经看到了,希望能让基金公司们好好考虑清中国的股市在没有实际分红水平的状况下,是否还要继续他们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而在流动性较差的规模劣势下是否可以谈趋势投资。而实际真正的优势是控制力,是资金的控制力,而在这种控制力下找到一种价值中枢的平衡法。同时也希望立法部门经过这次基金超规巨亏后,看清证券市场的一些技术特性,对原来的一些太过宽泛死板的政策进行完善和修改,避免法规漏洞导致基金业的畸形发展。还希望证监会能加快市场的做空机制的推出,这样才能让基金有长期持有的对冲工具,才能真正的稳定股市长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