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扶贫文摘 |
(1)创新金融扶贫。各县(区)建立500万元以上的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支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打造30个互助社升级版。(2)推进“挂包驻帮”。帮扶部门(单位)为帮扶村建立不低于10万元的扶贫发展基金,帮扶党员干部(职工)为每户贫困户培育1个长期稳定脱贫产业和1-2个当年增收项目,帮扶村贫困人口减少40%以上。(3)提升能力培训。建10个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培训基地,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培养致富带头人100名。(4)易地扶贫搬迁。对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农村廉租房723套,全年完成易地搬迁5000户。(5)做实社会扶贫。深入开展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千企业帮村”等活动,创新推动“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扶贫”行动计划。(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吸引新型经营主体投资扶贫,贫困村和50%非贫困村至少培育1家新型经营主体。(7)旅游扶贫。加快旅游环线和39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9个省级、14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每县(区)至少建成2条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和10个旅游扶贫精品示范村。(8)试点试验。在巴州区开展探索扶贫项目实施机制和扶贫开发推进机制为重点的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完成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阶段性目标。(9)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村集体资产登记造册,按照民主管理、市场运作的办法,有偿使用、有偿租赁,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在20个片区开发项目村先行推动,平均实现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10)电商扶贫。建设县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实行销售终端
电子平台 农户(产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的“N 1
N”模式,推进电商扶贫进乡村、进园区、进基地、进企业,实现电商收入10亿元,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
(来源:巴中市扶贫移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