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思铁
2014年9月上旬,我们对广安市精确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广安市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今后的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中,尚需加强队伍建设、“五权承接”等工作。
一、调研方式
(一)实地调查了全市6县(市、区)中的邻水县、华蓥市。随机调研了邻水县袁市镇、观音桥镇,华蓥市庆华镇;邻水县袁市镇树丫村,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
(二)查阅了邻水县、镇、村三级精确识别的档案资料,包括公示公告、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及相关图照资料,贫困户、贫困村申请及相关表册,贫困户贫困成因、帮扶规划等。
(三)召开汇报会听取了市及邻水县、华蓥市贫困户、村识别工作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包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贫困农户等的意见和建议。
(四)在调查基础上逐项填写了邻水县、华蓥市《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工作专项检查统计表》。
(五)调查中就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特别是精准扶贫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并就精确识别工作交换了意见。
同时,还了解了干部驻村帮扶及相关扶贫工作情况。
二、成效特点
从听取汇报和实地调查情况看,广安市贫困户、贫困村识别工作效果明显。全市共识别出贫困户12.60万户、36.1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39%;贫困村820个。整个识别工作,操作规范、过程透明、群众满意、社会稳定,具有以下特点。
(一)从全市看:一是注重组织领导。市上及各县(市、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分别组建了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文件,组建了专门工作队伍,开展具体工作。二是注重业务培训。市里两次召开县(市、区)识别工作培训会,并延伸到乡镇,且特别注重抓骨干力量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广元市利州区学习试点经验,并派出业务人员到各县(市、区)开展巡回指导。三是注重程序规范。严格按照省里制发的有关建档立卡的文件和操作规程办事,做到程度规范、公开透明、群众满意。四是注重方法创新。发动驻村干部、村社干部等参与建档立卡工作,使其顺利推进;在贫困村识别上,市上还因地制宜确定了其他参考标准,使其真正识别出最贫困的村。五是注重倾听穷人意见。在识别工作,总体上坚持把识别权交给全体村民,但也特别注重倾听贫困居民的意见,提高他们的话语权。六是注重调研指导。6月下旬至7月初,市扶贫移民局由分管领导罗星瀚带队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并就发现问题开展督促整改。七是注重保障落实。重点抓识别工作经费、群众宣传发动、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等保障措施落实,确保有序推进。
(二)从县市看: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邻水县组建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华蓥市组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两县市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机构管、有人员抓。
二是思想认识到位。对“新常态”下建档立卡、到村入户的精准扶贫,认识较为统一。两县市识别出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居民,基本体现了“选准最困难的村、扶持最贫困的户、办好群众最急需办的事”的扶贫原则。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各乡镇村社通过召开会议、打电话、发信息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村民知晓度。华蓥市还印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宣传明白纸》3万余份,把工作目标、基本原则、方法步骤等印其在上,发放到各家各户,做到政策透明、家喻户晓。
四是业务培训到位。邻水县采取多种措施由县上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社。华蓥市开展了乡镇分管干部,重点村主要领导、村纪检组长、民主理财小组长、包村干部等人员培训。业务培训对推进精确识别起到了很好作用。
五是识别工作到位。邻水县严把群众申请关、民主评议关、公示审核关的“三关”,并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华蓥市在坚持规定程序基础上,还采用看房屋子、菜园子、脑瓜子、口袋子的“四看”,确保识别工作到位。
六是档案管理到位。市到县、乡、村的资料档案管理比较规范。文件讲话、农户申请书、会议评议记录、照片资料、公示公告、相关表册、帮扶计划等资料较为完整,且都组卷归档,专人保管。
广安市贫困户、贫困居民、贫困村、识别经费统计表
行政区
|
贫困户(万户)
|
贫困居民(万人)
|
贫困村(个)
|
识别经费(万元)
|
广安市
|
12.60
|
36.17
|
820
|
|
广安区
|
2.06
|
5.38
|
136
|
119
|
前锋区
|
0.83
|
2.34
|
94
|
23
|
岳池县
|
3.33
|
10.69
|
280
|
54
|
武胜县
|
2.52
|
7.20
|
133
|
50
|
邻水县
|
3.13
|
8.60
|
152
|
109
|
华蓥市
|
0.73
|
1.96
|
25
|
40
|
三、问题困难
(一)从市上看:一是贫困户、贫困村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缺乏指导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方向不明,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得到解答,比如:帮扶计划按多少资金量来衡量等,到2020年时间跨度大,担心“计划赶不上变化”。二是工作任务繁重,经费紧张,县级扶贫部门人手少,乡镇即便是重点贫困乡镇也没有扶贫专干,许多工作都是请人干,给本来工作经费就紧张的县乡带来负担。三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上面部署每一阶段性工作,给下面时间都极其有限,有的开会部署后仅一周时间就要上报,而基层开会部署、开展培训、出台文件、公示公告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多时间。四是系统技术问题太多,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与时效。
(二)从县市看:由于时间紧、且到目前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仍未运行,两县市相关表册和信息录入按时完成有一定难度;帮扶措施尚不完善,驻村工作队尚在组建中;宣传发动好,但由于相当人员外出务工,参会率不高。邻水县县上的贫困户数包括了扶贫对象户、低保户、五保户,但村上实查时,有的低保户、五保户并未进入;同时,致贫原因较为单一,90%以上都为病残。华蓥市档案资料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由于任务来得急,村级公示时间略短等。
四、三点建议
实施精准扶贫,“一下放”(项目审批权)“四到县”,县级特别是重点县片区县扶贫部门工作量成倍增加,人手特别紧张,业务素质有待加强。面对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建议:
(一)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应按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中办发〔2013〕25号加强县级特别是重点县和片区县扶贫队伍建设,特别应充实人员、提高素质,重点贫困乡镇应配备扶贫专干。此事,建议发文予以强调。
(二)分期分批派员帮扶。有的县,如邻水县识别出的贫困村152个,贫困户3.13万户、8.60万人。如果驻村工作队实行全覆盖、贫困户实行干部全帮扶,在干部有限情况下存在相当困难。应按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可分期分批安排”实行,即是按当年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实施的村和扶持的户,派驻村工作队和落实帮扶责任人。
(三)做好“五权”到县承接。“一下放”“四到县”是扶贫重大改革。省市的主要任务是监管,应明确其具体职责、范围、内容、方式等;县级政府应未雨绸缪、搞好承接,严防“失控”。一下子数千万资金、一揽子项目使用审批权到县,不无担忧“权力放下,干部趴下”。如有可能将专项扶贫资金整合用于其他与贫困居民无关的项目和产业,用于打造亮点工程、政绩工作、造成“垒大户”现象,更有可能寻租随权力、资金下移而在基层蔓延。省市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应加强对县级扶贫部门业务指导,“扶上马送一程”;县上既要组织实施好项目也要搞好自身监管、约束。此事,也建议发文予以明确。
(省外资中心刘小林、张建国,广安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罗星瀚、王洪波等参与了调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