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早期干预,阻断贫困第一关(专家观点)

(2014-05-18 19:27:41)
标签:

城镇化进程

佘宇副

专家观点

更多

有关部门

分类: 扶贫文摘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佘宇

本报记者 赵永平

  人民日报 》( 20140518 11 版)

 儿童早期发展是影响人生的第一关,让他们起点公平,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谐成长

 投入背后是理念和发展路径问题,推进教育均衡,要让落后者先跑

 生长发育和成长教育是主要差距

 农村儿童的起跑线指什么?

这个起跑线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针对的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和谐的人,包括与自身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知识的和谐,等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佘宇副研究员认为,儿童早期发展是影响人生的第一关,只有在第一关起点公平,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和谐成长。

 佘宇分析,当前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有两个主要差距:一是生长发育,二是成长教育。

 从生长发育来看,儿童营养状况城乡差异明显。调查显示,农村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是城市的34倍,而贫困农村又是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有20%生长迟缓,6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28.2%。佘宇说,营养不良影响农村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使他们在起点上落后于城里的孩子。

 从成长教育来看,农村教育在启迪心智、完善人格、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状况也不容乐观。佘宇说,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多万,占农村儿童的37.7%,他们中的许多得不到父母照顾,不同程度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另外,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寄宿学校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教师、医务人员等没有专门编制,健康看护作用难以发挥。

 如果不解决贫困儿童早期发展问题,贫困代际传递、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将不可避免,势必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佘宇说。

 早期干预经济有效,投入1元回报10

农村儿童发展问题首先是投入问题。佘宇认为,农村贫困地区往往资源匮乏,一些地方仍是吃饭财政,短期内靠地方财政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难度很大,一些地方更是把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解读为经费投入体制,因此,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极为重要。

 如何投入最有效?佘宇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反贫困政策重点转向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投入。一些国家的项目评估显示:对儿童发展的早期干预每投入1元,长期回报高达10元。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对此也有一些有益探索。实践表明,对农村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是一条最经济、最有效的反贫困途径。

 佘宇说,国家已经意识到儿童发展的城乡和地区差异,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在制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除校舍改建类等极个别专项经费外,没有更多瞄准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发展投入;有的贫困地区虽有专项扶贫资金,却没有用于儿童发展项目。

 让落后者先跑,财政投入多向农村倾斜

不让农村儿童输在起跑线上,就要给予他们更多支持,让落后者先跑。佘宇直言。

 首先要破除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完善投入保障体制,财政投入更多向农村倾斜。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4400万儿童,率先实施营养保障、早期教育和义务教育全覆盖。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配齐生活及心理辅导教师、并纳入编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让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有学(园)上、上好学(园)。

 另外,明确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更加突出保育优先,逐步向保教结合方向发展。作为社会人,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绝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政府应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

 最后,要强调政府责任,建立农村儿童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儿童身上。

投入的背后,更是理念和发展路径的问题。佘宇认为,从外部环境看,让农村儿童有一个公平起点,治本之道仍在于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与发展好农村,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严防农村的凋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