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四川日报五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05-17 11:00:49)
标签:
幸福指数政府于自己地位经济社会 |
分类: 扶贫文摘 |
从市场中获得发展动力—— 一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年05月12日
刚刚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省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任务、原则和路径,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呈现新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任务,县域经济发展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市场中获得县域经济发展动力。
从市场中获得发展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受本地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局限,一些县市的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县域经济不是县内经济,更不是封闭经济,而应是走市场化之路的外向经济、开放经济。一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决不能拘泥于自己拥有什么。在市场的作用下,没有资本可以聚集资本,没有资源可以借助资源,没有市场可以创造市场。只要我们善于并充分发挥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吸纳更多的资源和要素,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
从市场中获得发展动力,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当前,如何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携手共舞、形成合力,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具体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改变政府直接参与资源开发、主导经济发展的传统做法,更多地把职能转到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推动形成发展的“洼地”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聚集资源、提供动力。我省发展任务很重,现阶段必须发挥好各县市党委、政府在组织发展、推动发展中的作用,强化规划引导,发挥乘数效应,激活发展潜力。
县域经济发展,事关全省大局。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市场中获得发展动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本报评论员)
走特色发展之路——二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年05月13日
县域经济应当是特色经济。刚刚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县域经济尤其是县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在充分开放的环境下抓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能否做强,与能不能突出特色和优势有很大关联。各县的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不可能套用一个模板、一条路径。从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是立足实际,从各自优势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取得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讲,特色就是比较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一个县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只有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在“专而特”上下功夫,在比较优势上做足文章。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从本地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出发,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放大比较优势,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走特色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比较优势。各地要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把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工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注重引进有实力、适合本地发展需要的优势企业,与发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借力借势,优势互补,推动县域经济迅速做大做强。走特色发展之路,夯实县域底部基础,是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全省各地要牢固树立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立足比较优势,做强县域产业支撑,毫不动摇地抓好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工业强县富县,把服务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潜力产业来抓,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三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年05月14日
转型发展是时代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刚刚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抓县域经济,必须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各地要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痛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发展。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经济再平衡”的新机遇。我省和全国一样,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而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复杂性,更加剧了问题倒逼的力度。现在,传统粗放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忍住“阵痛”主动转、及早转。要敏锐捕捉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动向,把握特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立足后发优势,从容布局,高端定位,高起点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做大县域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走出一条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目前,全省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区,县域经济总体上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巨大潜力。只有坚持高点起步,集聚创新资源,用好创新成果,鼓励创新创造,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才能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要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三产融合,尤其要注重促进工农融合、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要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先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布局合理、形态适宜、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要充分利用各县(市、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大力发展城市配套工业、资源深加工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县域经济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全省各县市必须认清发展大势,始终绷紧质量和效益这根弦,奋力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难题——四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年05月15日
县域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不强,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抓县域经济,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难题,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的。
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我省县域线多面广,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县域之间发展差距也比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主要任务在县域。在困难面前,必须以富民强县为工作目标,加力加劲,奋起追赶,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实现财政增长、就业增加、群众增收,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要全力推进民生工程,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集中力量、有计划地解决民生难题。富民与强县,是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强县是手段、是过程,富民是目的、是结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我省尚有8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各县市务必把民生冷暖放在心间,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尽快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
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抓细抓小,解决群众具体生活困难。民生连着民心。各县市党委、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心声,把集中民智、尊重民愿、化解民忧、破除民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一个又一个具体困难。要大力推进交通提升工程、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工程,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县,营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汇聚起安定和谐、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全省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增进人民福祉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难题,确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苦干实干拼命干——五论更好更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4年05月16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既有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决策要人执行,工作要人推进,没有一支崇尚实干、踏实苦干的干部队伍,没有一股“一跃而起、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再美好的愿望也可能落空。对县市一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抓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主要的工作,提高执行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凡是部署了的工作都雷厉风行去做,凡是决定了的事情都不折不扣落实,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和落实,决不是盲目、简单地照抄照转上级意见,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解放思想、敢闯新路,在领会好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苦干实干拼命干,要上行下效,领导示范。“船载千斤,掌舵一人”。县(市)委书记、县(市)长是决定一个县市工作的“关键少数”,必须选准、配强、用好,发挥好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作用。尤其是作为“班长”的县(市)委书记,要进一步坚定信念、严守纪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统揽全局、谋势聚力,敢于担当、勇于克难,以身作则、正风肃纪,更好地发挥政治方向的引领作用、重大决策的主导作用、民心民力的凝聚作用、党风政风的示范作用,带头干、带领干,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苦干实干拼命干,要作风务实,干字当先。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认清形势、明辨大势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决反对“四风”,力戒形式主义,真正把心思用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见真章见实效。
夯实县域底部基础,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比学赶超,苦干实干,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