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中市南江县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3-09-14 13:58:03)
标签:

生产生活

经济

便民服务

谭阳德

人员

分类: 扶贫文摘

巴中市南江县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为切实解决农村特殊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去年来,南江县在6个乡镇试点探索建设农村廉租房,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在18个乡镇共新建农村廉租房152套,152户474人农村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以解决更多农村特殊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并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廉租房全覆盖。南江农村廉租房建设做法得到了来南调研的省委书记王东明的充分肯定。他指出:“农村建廉租房符合实际,形式很好,充满了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
一、背景与动因
    农村廉租房,是相对于城镇廉租房而言,由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涉农涉贫涉残项目承建,或整合集体闲置房产,主要解决农村无力建房的贫困群体住房问题,并按月缴纳一定租金,特殊困难户也可无偿居住,这种新型农村新居建设管理模式是现代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创新性。
    1.农村廉租房建设实践,是在全国改善民生大背景下的形势所需。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人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向往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在提高,必须既考虑人民意愿,又对接基本国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农村廉租房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居难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住房体制改革、完善住房市场、推进住宅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农村廉租房建设实践,是在全省统筹城乡大战略下的民心所向。省委实施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南江这样的边远山区,不仅能够更加有效融入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洪流,而且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可以让广大困难群众共同享有更好的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保障实惠,农村廉租房建设作为南江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确保真正共享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途径,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居住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农村廉租房建设实践,是在全市巴山新居大氛围下的创新创造。“巴山新居”工程建设是以“农房革命”为重点,推进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同步建设,新居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同步配套,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生活方式同步转变,是连片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在此条件下,同步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对有效解决南江因灾、因病、因残、因学返贫困难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势在必行。近年来,南江按照“统筹城乡、全域扶贫”的大扶贫思路,坚持统筹城乡,产村相融,紧紧围绕实施“六大扶贫”工程,把农村特困群众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借鉴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模式,通过项目投入和市场开发,结合巴山新居建设,在黑潭、沙河、平岗、红四、流坝等乡镇新民居聚居点,规划建设小户型巴山新居,按成本价出售或以每年500到800元的低价租给贫困户,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困难,为实现全县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法与成效
    南江县在贫困群众廉租房建设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转变作风、转换方式。自2011年启动连片扶贫开发以来,南江县结合巴山新居工程的实施,积极探索农村廉租房制度,有效解决了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群众的住有所居问题。
    1.坚持政府统筹,廉租房建设有序。一是加强建设选址统筹。为确保困难群众同步享受发展成果,南江在廉租房建设中结合“巴山新居”建设规划,将困难群众廉租房建设和聚居点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科学选址。让困难群众享受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同步配套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加强资金整合统筹。为妥善解决投入不足问题,让廉租房尽快建起来。南江采取政府主导,整合避灾搬迁、异地搬迁、危旧房改造、民政、残联、小农水建设等项目同时,争取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本地企业和当地群众的爱心捐赠。沙河镇石岭村四社为特困群众张映仁修建周转廉租房时,除整合项目资金3万元外,本地企业和当地群众在沙、石、支木等建房物资上给予了大量支持,让廉租房周转房在2个月内修建完工。三是加强合理户型统筹。为确保困难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南江根据困难群众家庭实际,充分征求符合居住廉租房条件群众意见,合理选择户型,统一建设40—80平方米户型。黑潭乡南鹰村蒲家坪村聚居点,政府根据困难群众家庭人口、年龄特征、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分别建设1室1厅1厨1厕和2室1厅1厨1厕两种户型的廉租房,供不同困难群众选择。
    2.坚持机制创新,廉租房管理有方。一是建管主体明确。由地方政府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验收,统一确权,根据房屋建设主体,产权归集体所有,房屋维修、水电安装等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目前,仅黑潭乡南鹰村蒲家坪聚居点,就已建成周转房5套300多平方米,周转房户均面积为40-80平方米,现已入住5户13人。二是申请程序公开。按照“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摇号配租、张榜公示”四个步骤,有序进行阳光分房。先让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户个人申请,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申请农户是否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在群众监督下摇号确定房屋顺序,公示无异后,村委会与入住农户签订合同,确保真正困难户能住上理想新居。三是后续管理健全。由村委会与困难群众签订房屋租赁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协议内容包括: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明确廉租房产权,农户对房屋只有使用权;住户按月缴纳租金,确实交不起租金的,村委会则安排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抵扣租金;同时,建立了退出机制,贫困群众一旦脱贫致富,有条件另建房屋或已有其他住房,必须自动退出廉租房等。
    3.坚持重点扶持,祛病根脱贫有望。一是大力发展增收产业。农村廉租房建设是挖穷根、祛病根、植富根的重要手段,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困难群众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全域扶贫带来的收入多元化。南江各试点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以茶叶、蔬菜、乡村旅游为重点的现代产业,让困难群众有脱贫致富的门路。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引进企业发展稻鱼轮作,鼓励困难农户积极参与,按照每年每亩保底收入600元;同时,依托市级龙头企业元顶子茶场,借助“云顶茗兰”、“光雾茗兰”品牌,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贫困村民加入茶叶协会,农民人均茶叶收入3000多元。二是逐步提升群众素质。贫困群众住进廉租房,进入聚居点后,生活空间不再是分散居住状态的单家独户,而是进入人际关系更为密切、现代文明程度更高的社会群体。各试点乡镇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入住新居困难群众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增强其集体意识、公德意识、互助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生产技术能力、市场经营能力,逐步向着现代新型农民转变,潜移默化中对过去那些思维、心理、行为、习惯等逐步改善。三是不断增强就业技能。通过引进企业,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就业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都能够学到就业的本领,早日脱贫致富。黑潭乡南鹰村廉租房贫困户张培立,57岁,有严重听力障碍,在村支部、村委的帮助下,常年在发展稻鱼轮作企业打短工,平日里再种植些时令蔬菜挣钱。王东明书记在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调研时对他大加赞许:“你很勤劳,你这种的精神很不错!”。
三、思考与启示
   建新居、强产业、富农民,南江实施以巴山新居为引领的“六大扶贫工程”,造福贫困群众。尤其是根据“统筹城乡、全域扶贫”思路探索的农村廉租房建设新模式,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并逐步解决特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一定的经验。
    1.农村廉租房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是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效形式。南江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贫困面较大,因灾、因病、因残、因学返贫现象十分突出,全县尚有建卡贫困户43821户153954人,其中,五保户4128人,特困户41895人,重度残疾人8564人。三类特殊困难人员,目前根本无力自建住房。要切实解决这三类困难群众的住居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体,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黑潭乡南鹰村谭阳德等困难家庭能住进“巴山新居”,就得益于在巴山新居建设中积极探索的“廉租房”扶贫模式。
    2.农村廉租房让困难群众成果共享,是推进“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贫困群众由于本身发展能力弱,在建设廉租房时,必须从关心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切实抓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看病、上学以及劳动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促进公共服务配套。南江县将廉租房纳入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重点在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育方面配套推进,让困难群众同步享有改革成果。谭阳德春节前搬进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院坝外苗圃里种满了枇杷、茶树,树下是绿油油的蔬菜。谭阳德由衷地感叹:“现在过上了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生活,还是党和政府好啊!”
    3.农村廉租房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是实现“扶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创新探索。农村廉租房不但要解决困难群众有房住、住得好的问题,更要解决能致富、富得了的问题。南江坚持以产业扶持为重点,以“巴山新居”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扶贫开发,鼓励困难群众自食其力,尽快增强“造血”功能,实现新居建到哪里,农村廉租房就配套到哪里,产业也跟进到哪里,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支持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巴山新居”互动相融的连片扶贫开发新路子。(南江县:詹远林、林杰、刘小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