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处理“瞌睡门事件”须“三防”

(2008-09-03 20:08:05)
标签:

身边的奥运

不正之风

开会

人治

三防

扶贫开发

农村经济

贫困地区

杂谈

分类: 扶贫杂谈

[原创]处理“瞌睡门事件”须“三防”

王思铁/文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9/02/xin_29209050213512182215712.jpg

资料图片

 

    四川省三台县邮政局副局长曹某参加一次会议时,打了一个代价高昂的瞌睡,四川省纪委、监察厅1日向媒体通报说,曹某因打瞌睡已被免职(9月3日新华网)。

    在这之前,还有昆明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2月20日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因打瞌睡被仇和当众点名批评,两天后蒋文辉被勒令辞去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职务(注意是“勒令”)。因打瞌睡而“下岗”,网上热议颇多,褒贬不一,但是,遗憾的是反对者都没有说到要害上。特别地说:笔者无意于为那些开会打瞌睡的官员开脱,只是我个人认为:他们遭到“弹劾”冤还是不冤,不应该看主要领导的态度即“霸气”、“人治”,而是要以法治的手段,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所以,处理“瞌睡门事件”,务必要“三防”:

    一防“抓小放大”。中组部主要领导同志讲得很清楚,要“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并强调“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说白了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大的腐败”。我们历来是党管干部,实质上也就是各级党委的“一把手”在管。拿下级开会打瞌睡开刷,就有“抓小”以放“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之大的嫌疑。因为道理很简单,开会打瞌睡的“下级”要下岗,为一视同仁,在开会时候的台上“头头”不遵守会场纪律,交头接耳、打手机发短信、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等的呢?这样一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就成了一般的“对下”作风整顿,也就给人以打了“苍蝇”放了“老虎”——舍瞌睡之卒保腐败之帅的嫌疑。再说,同样是会上打瞌睡,陕西省对12位处级领导的处理则是单独训诫,并取消本年度公务人员创优评佳资格。与之比较,是不是显得不公平呢?

    二防本末倒置。众所周知,时下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的文山会海,才是产生“瞌睡门事件”的根源。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因循“三部曲”:先是前面的领导讲话如何“精彩”和“重要”;然后自己“补充几点”,从国外讲到国内,从中央讲到地方,从远古讲到今天,空谈不绝,毫无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后请后边发言的领导“再补充补充”。于是,下一位发言者又重蹈覆辙,周而复始。社会上流传一副对联,上联为:今天开会明天开会天天都开会,下联为:你在讲话我在讲话你我都讲话,横批:不求落实。为什么?就是讲的空话、套话、不管用的话过多,下级拿着是老虎咬天——无从下口。我想,是否抽薪止沸,在整治打瞌睡者的同时,也整也整这开长会,讲长话、讲空话恶劣风气的“口头革命派”呢?如果文山削了,会海填了,开短会、讲短话特别是管用的话了,我想这“瞌睡门”也自然就关了。

    三防“人治”抬头。官员开会,昏昏欲睡,固然需要“一语点破梦中人”。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官员在会场打瞌睡,尽管有些“拿村长不当干部”,但是否到了非得撤职的地步,就值得商榷了,因为无论是党内处分条例,还是国家公务员法,都没有这种惩罚。中央一再强调建立法治政府,强调制度是带根本性的,强调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类似“瞌睡门”肯定应当处理,但一定要依法行事。再说,领导一批评,下级就“下岗”,霸气是霸气了,过瘾是过瘾了,但这里面明明就包含着人治的内核。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就是我们一些地方一些单位还不是民主用人,而是圈子用人、买卖用人、关系用人,导致庸人在上能人在下——“猪八戒领导孙悟空”。其实,动辄得咎、刮人训人的领导,就是能力不如人的黔驴技穷。为什么这样的领导者不“下岗”呢?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我们的“一把手”视党规国法为儿戏,此风长起来,其危害恐怕是“瞌睡门”之风难以望其项背的。 

http://pic.cqnews.net/0/01/44/78/1447821_67931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