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性追求:
开放的学习与经验的传递,使设计的理念,出现了走向同质化的危机,因而使设计个体失去了独立性格的倾向。个性,应该是让你从存在于脑海的现有框架中解放出来,体味新鲜的场景与细微感觉,自由的呼吸、放松的感受、重新的思考。那些似乎不合逻辑或非我们习惯中的景象事物,也可以成为我们重新认识的对象,进而活泼与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
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作为设计人是幸运的也是悲哀的。因为我们的民族在近代文化上的落后,使我们国家的设计文化暂时是追随性的,我们还远没有建立自己的设计价值标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要做原创性的设计工作。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但是把“为大众服务”理解为迎合,就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设计者的设计方向可以引导使用者的感受,发展对空间的利用。那么设计者可以尝试各种可能性并发展它,通过它带来新的信息和对事物新的认识方法。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应该是当代设计的宗旨,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
设计人的创作的确需要灵光闪现,但闪现的基础是眼里有物、心中有料、胸中有数,而这些都是创意灵光的源泉。
八、结语:
我们无时无处不在“设计”中生活,大到建筑、汽车,小到桌椅、电话,甚至水杯、插座等,所以也要求我们设计人在生活中进行“设计”,去细致地感受生活的情趣和魅力,为我们的设计增添生命力。
理念各异,流派众多。原朴归真,天地回音。
我们的理念应该更开阔更放纵。理念是虚的,无限的,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过程积累总结和反思。它不是某个点的思想,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的,是系统论的,是方法论的问题。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设计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是一脉绵延的山峰,是一条不息的江河,更是三只深邃的目光,一只看天,一只看地,还一只紧紧的盯住人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