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眼下的这个教师节

(2014-09-10 10:01:55)
标签:

育儿

心理

教师节

又是教师节了,各式纠结于“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的文字,又一次毫无疑问地在手机上、电脑上流行开来。至于我,昨天晚上也的确睡得很不好——倒不是因为家里有个身为小学生的老大,而是被另外那个睡觉还包尿布的小不点儿给折腾的。

        大概是在凌晨5点多,小东西被尿憋醒,换过尿布之后还不肯乖乖睡觉,哭着喊着非要“喝奶奶”。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教训——你要是果真答应她,恐怕连牛奶还没调好,人家就又睡过去了——所以我没搭理她的哭闹,只是一边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一边柔声说:“乖,睡觉!天亮了我们再喝奶奶,现在天黑,睡觉吧!”

         坚持了几个回合,也就三、五分钟的光景,小不点儿终于开始犯迷糊,我也跟着深深地吐出一口长气,准备趁机再补一个回笼觉。可惜就在这时,睡在隔壁的孩子姥姥突然推门进来,手上端着一杯刚刚从厨房倒好的温水,动情地催促我:“就给她一吃点儿吧!”

         于是乎,“喝——奶——奶——”的哭叫声又一次划破黎明寂静的天空。于是,小坏蛋在吃过几口奶之后,终于心满意足地睡去,只留下我瞪着剩下的半瓶牛奶在黑暗中生闷气:我又一次被打败了!

         但同时,我也必须承认:孩子从来都不是单单被老人惯坏的。至多,是被太过宠溺孩子的老人,以及,自己主动选择默默支持的父母,一同合作惯坏的。甚至于,无论如何,后者的责任都应该要更大一些。

         对我个人而言,由于内心深处那个“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情结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所以,即便早已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我的母亲表达意见的时刻),我还是会不加思考地,仅仅为了“得到妈妈的赞许”,而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所必须坚守的那些原则。是我自己,拱手把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感让渡了出去。

        就像昨天晚上,我明明可以拒绝妈妈的意见,很客气地请她出去,并坚定地提醒说:“您不用担心,她可以好好睡觉。”是我没有努力,让自己和三十多年来的某些习惯说“拜拜”。

        好了,讲了这么多,好像和“教师节”的话题没多大关系。当然有关系啦。对于所有“学校不够好”的问题,我都和“老人惯孩子”持同样的态度——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完美,老人有老人的问题,学校有学校的限制,但这不代表说,父母们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只能是“换一个更好的”。

        更好的生活似乎一直在远处。

        想当年,我们为了老大上学的问题,把房子换到了现在所在的这个小区(原先居住的小区开发商在教育局没备案,所以没有对口的划片小学),搬家之后还没来得及乐呵两天,就听见邻居们不断抱怨本小区的对口小学有多烂、多烂。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家长本事大,能给孩子找到其他“更好的”学校。

        现如今,家里的老大已经开始读4年级,班上有好几个家长都在琢磨着绕过“小升初”,过两年就送孩子去读双语中学,目标是高中就直接登陆美利坚。对于送孩子出国这件事,我从来就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国外教育的相对优势所在,也不需要我再去费舌辩驳。今天的我只是觉得:对于孩子,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小孩子们,相对于老师,父母的作用不是更重要吗?

        老师每天上班打卡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准备期末考试,可我们的孩子每天去学校,却不仅仅只是去学习课本知识,他们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待人处事,“学习”建立伙伴关系,“学习”面对不公平,“学习”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怎样说谎不被发现,“学习”在发现老师偏心时忍住心中翻腾的嫉妒和恨……

       也许这个比喻不合适,我是觉得学校就像一个小江湖,是孩子们走向社会这个“大江湖”之前历练身手的“小江湖”。那么既然是江湖,家长们又怎能奢望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和自己一样神经质一般呵护那团心尖尖上的小肉肉?

        所以,还不如留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更好地去面对那些小江湖里的小风浪!孩子们还小,有些时候他们需要温柔的安慰和鼓励,有些时候他们需要坚定的指导和建议,甚至还有些时候,他们需要从我们身上去发现“再去坚持一下”的闪亮勇气。把我们能给的都给了吧!这不仅仅是签字买单那么容易。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个很了不起的老师跟我们讲,有一次他们家上初中的女儿因为“貌似早恋的问题”被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见了老师,他规规矩矩地给老师道歉,连连保证回家“好好教育孩子”;等到出了学校的大门,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跟坐在自行车后位上的女儿说:“你就没想着躲着你们老师一点?”

        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就觉得社会新闻里,那么多因为考试成绩而自杀的孩子,都一定不是因为考试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父母这座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