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超嘚瑟(缺了小璇璇)在大望路的一家茶餐厅聚会。
临近结束的时候,终于开完一天工作会议的里里也到场了。
只可惜那时夜色已晚,席上的两个小朋友都困极,大家也就只是匆匆再聊了几句之后,就急急地互道珍重再见。还好她现在住的地方离我家不远,都在北京北边,可以正好搭同一辆出租车回家。
路上继续闲聊彼此的近况,我才知道早在今年3月,她就正式离开了她那所工作了多年的北京高校,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简单心理”的创业之路上。对此,除了心底满满的欣赏和敬佩之外,说实话,我还蛮难想象,眼前这个瘦高瘦高的86年小姑娘,是如何做到放手一搏甘心为梦想再努力一次?
我是说,离开那个依很多人的眼光看来“都还很不错”的工作岗位。
“有好几次,我在下班之前的空档,愣愣地想象着10年以后自己的样子——每天早上手忙脚乱地起床、吃饭、送孩子上学,然后尽量在8点以前赶到办公桌前,接下来就可以不紧不慢地打发一天的时光……至于工作,自然是做到越少越好,因为只要你不做事,就一定不会出错……天!我不喜欢。”
说到这,她微笑着停顿了一下,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光洁的脸庞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这表情,我懂。
深吸一口气,认真地去想象,如此下去10年以后的自己——不是漫无目的的随心臆想,而是基于现实的客观估计——于是乎,就找到一些让生活必须发生改变的缘由,和勇气。
无独有偶,去年底看好友特特的新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和里里所言惊人一致的情节,也分别在那本书的正文和序言中反复出现过,至今还让我记忆深刻:
她在家乡最好的中学教书。一日,学校给一名特级教师开教学研讨会,那教师退休返聘已好些年。此刻,白发苍苍地坐在报告席前。
女友口渴,绕到饮水机旁倒了杯水,刚饮一口,突然发现校长站在她身边。“小杨啊,”校长指着台上的特级教师,鼓励她,“好好干,40年后,你也能开这样的大会。”一口水喷了出去。
女友后来离开家乡、离开旧职,她解释:她不排斥做个好老师,但校长的话让她绝望,绝望于“一眼看到40年后”,绝望于40年里的每一天怎么过,如今就历历在目”。
也许我们就是这么不安分的年轻一代吧!
无所谓,反正今天的我,是用这样的故事来自我激励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10年以后身材依旧不错,还可以买到和今天相同尺码的漂亮衣裙,那就每天好好运动健身保持体形吧!
——如果你希望自己10年以后在事业方面有更多的收获,积累更加厚实的成就,那就把阻碍你到达那个美好目标的障碍都一一跨越吧!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10年以后,甚至不想等到那么久就结束单身状态,和爱人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那么眼下的这个周末,就不要一个人窝在家里孤零零地看美剧,多多去接触更多现实中可能的人儿吧!
……
(做不到?看看心理医生也好!)
总之,我们都得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很认真地去想一想,那个10年以后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