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方找我约一篇点评,原文是说有些妈妈发现自己总是在对孩子说“快点、不可以、一二三”之类的不甚温柔的语词,态度有点儿伤怀,我就顺手写点反对意见,给大家点信心。)
首先,先替各位辛勤的妈妈们说句话,不需要为了那些对孩子说过的“不可以”
而太过内疚自责。
我知道,目前,妈妈们总是能在各式媒体上,看到很多美好得如同童话一般的 “育儿圣经”
,就好像这世上果真存在一个永远都不会生气、不会着急、不会冲着孩子发脾气的 “天使妈妈”。好吧,我也赞同说
“妈妈都是天使”,不过一定是还没毕业的那种——为人父母,哪有守着电脑写本书那么简单?
更何况,被爱与受挫,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一定绕不开的两件大事。身为母亲,在日复一日为孩子付出无尽关爱的同时,也必然需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去逐渐认识并遵从外部世界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因此,一个没有听过
“不可以” 的孩子,终将发现自己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除非他是传说中的君主或者超人。
其次,带来 “伤害”
的更多是亲子关系,而非具体的行为和言辞。
什么样的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心理学家那里有一个特别找抽的答案:那些对于孩子来说当时无法承受的限制或要求,就会对他们造成伤害。举个例子来说,让一个饿肚子的5岁小朋友,保持安静等待15分钟以后再开饭,不算伤害;但是要他等15个小时就算(各位读者别抽我!)。
还是说点儿更有实际意义的吧——相对于妈妈喜欢对孩子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妈妈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才更加深刻和持久。亲子关系之所以那么重要,关键就是伟大的时间在其中发生作用。当代心理学界已经越来越认同:相对于某一偶发事件(哪怕它看似十分重大)的关键作用,平常生活中各个小事的积累作用,对于一个孩子的人格形成实际上更具影响力。
比如说文中提到的
“快点、快点”。通常,这些喜欢催促孩子的母亲,或者是对于自己的态度就比较刻板、容易焦虑;或者就是在人际关系中习惯忽略他人的感受,比较自恋。相反,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母亲十分擅长温柔地提醒孩子遵守时间要求,并且坚持原则,即使一时孩子也会哭闹抗拒,但很快,他自己也会受益于良好生活习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最后,不止语言,眼神和语气也可以表达我们的爱意与欣赏。
经常能够听到妈妈夸赞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们这一代的新手爸妈,应该说还没太多机会从自身的成长经验中,学会如何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正向的情绪情感。尤其是在家庭之中。很多时候,亲人是用来虐待的,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不担心对方会离开。网上不是说了吗?随口就说我们
“太胖、太懒、太不像话” 的那个人,一定是在你感冒的时候亲手给你熬鸡汤的那个亲妈。
还好我们之中有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当然,学会对孩子多一些口头表扬,只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此外,我们还可以试着让自己多一些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多一些顺其自然的豁达乐观,多一些对于孩子和这个世界都会越来越好的信心。
所有这些,都会在我们每一天凝视孩子的眼神和叮咛孩子的语气中,向孩子传达我们对他的浓浓爱意,即便是在叫他 “小坏蛋”
的那一刻。
ps:具体到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这件事,我的建议还是一次只做一件,比如吃饭,或者洗澡。我们不能希望孩子在一天之内改掉所有的坏毛病,从小事入手,最容易让妈妈看到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