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无法面对母亲

(2012-05-30 10:52:40)
标签:

母女

伤害

家庭

杂谈

无法面对的自己(本文来自心理月刊网站约稿,转载请注明)

如果不是如此痛苦到不能自已,我根本不会选择写下来。因为憋得太难受,又没办法说出口,连哭都已经失效了,又实在需要发泄。

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除了两性关系,家庭关系也会让人如此筋疲力竭。从写第一个字开始,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落不停。

因为失眠和气血不和看中医看了半年有余,症状一直反复。以前医生问过我,你那么年轻,为什么会这样?我就说我不知道。然而最近主治医生甚至问我,我是不是正在服用精神科的药物。

其实心里很清楚,根本问题就不在服药或不服药上。最大的症结不解开,这似乎就成为了绝症。

一开始我以为是工作不顺,后来慢慢发展才发现,根源问题是家庭关系。我毫不忌讳地跟好朋友说,我跟母亲在家中相处,就跟老鼠遇到猫似的。好朋友只是一笑了之,我也是。但其实,谁也不懂我的痛苦。

我变得经常无理由地哭,情绪崩溃,失眠,胃痛,没有食欲。我用大吼回应我母亲的指责或谩骂。我觉得她经常就是无意识地歇斯底里,突然间好好的就会骂起人来,这种情况让我很恐慌,是的,一直以来,从小到大都很恐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触碰到那条导火线惹她生气。

我讨厌这样,却只能逃避,每次谈话的结果总让我觉得她可怜或者她的歇斯底里而结束。经过N次无效沟通之后我便只好选择逃避。因此也开始变得敏感,讨厌别人询问我的事情,任何事情。

一开始我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想找离开家的工作。所以,有个上海的单位要我的时候我就去了,结果母亲说要跟去看看,拗不过,一起去了。结果自然是回来。我是发现了自己逃避家庭的原因,才鼓起勇气,决定回来,我以为自己可以回来面对。而事实是,渡过了痛苦的一个月后,我重新捡起雅思的教材和法语教程——转而考研出国。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种逃避让我很有负罪感,起码我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其次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而又一个龙年的到来提醒我,我的父亲已经60岁了,届满退休年龄,我开始怀疑我是否还有这个资本。

这种持续的拉锯让我总是崩溃,身心疲惫。今晚在母亲歇斯底里地指责完我的作息方式后,我只好用耳机堵住耳朵,用音乐掩盖她的声音和电视节目的声响。很久却突然又听讲她的吼叫,我惊悚地回头,以为她还喋喋不休,却发现她只是在看电视节目而已。我知道,我出现幻听了,就是现在,她已经睡了,我都还感受着她的压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醒过来大吼着催我去睡觉。

自从我将注意力转移到出国考试的准备中,我感觉情况舒服一点,但是却不能回避事实问题的存在。前段时间曾经持续产生自杀的念头让我很恐惧,但是对父母的赡养责任反复提醒着你,不能这么做。有时候,死,真的是一种简单的选择。这证明那句话: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根本是错误的。

 

姑娘,

就像你的感悟一样,这个世界上最容易伤害到我们,带给我们最难以逃脱的痛苦,往往正是我们的家庭。甚至有些时候,在一些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给予痛苦和折磨,反而是一家人证明彼此亲密的唯一方式。说这些话,不是想说你的痛苦理应如此,反而是希望,多少可以帮你找到一些勇气承认事实,直面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带来伤害的环境之中,继而冷静下来,看看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不知道你所说的“经常无理由地哭,情绪崩溃,失眠,胃痛,没有食欲”等情况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如果有已经有两个月以上,或者任何时候你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撑不住了,请尽快向身边的专业人员寻找帮助。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都好,这一点很重要。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是一种生命的大智慧,也是我们爱护自己、体恤自己的重要途径。如果你在母亲那里感觉很难获得爱,试试别的方向,也是一个出路。

有关母女之间的纠结,我很难用短短一封回信说清。那些灵魂之间的纠缠、拉扯,那些撕扭在一起的爱、恨、情、仇,那些期望、失落、一丝丝的梦想和一次次的绝望……也根本不可能让我们一天、两天就说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恰恰是你最不想听到的事实,就是,也许,也许你一直渴望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温暖,恰恰是她本身不具有的。不是她不想给,而是她真的就没有。不是每一个现实的母亲的内心,都成熟到足以去好好关爱她自己和关爱自己的子女。她们内心中有一部分就一直没长大,不管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她们如何驾驭得当,在爱的问题上,她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也许6岁,也许3岁,也许更小。而这一点,她们尤其可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不加掩饰。只是苦了你了。

我这样讲,不知道是会引起你的愤怒,还是更多的心酸。有时候我们需要承认自己不是命运的宠儿,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拥有一个理想中的母亲,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不那么具有伤害性的母亲。基于你来信的内容,我想也许你可以尝试离母亲远一些,不管是物理空间上的,还是精神世界中的。我知道,我们很容易找到很多理由,让自己继续与母亲保持一种痛苦而粘腻的关系,比如孝顺,比如道德,还比如隐匿在某些理由之下,渴望母亲改变的小小心愿。但是请千万记住:照顾父母的前提,是我们首先拥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你的痛苦,不会成滋养父母的养分。而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是要比寄托母亲改变或成长更容易、更现实的一件事。

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建议你尽可能在生活中增添其他内容,多和你的同龄人、你的朋友、同学、同事在一起,多安排一些时间从事与家庭无关的活动。学习做自己的好妈妈,爱自己,关心自己。等到你内心的能量,充盈到可以在面对母亲的时刻不再感到那么多的伤害,也就是等你成熟、强壮到,可以把母亲看作一个任性的小孩子去理解和包容的时候,再回来尽孝,也不晚。有本书很想推荐给你,书名叫《母爱的羁绊》,找来看看,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最近天气越来越好,也希望你过得好。

记得需要的时候,允许自己寻找帮助。

 

宫学萍

2012春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