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答4篇

(2009-09-29 17:12:31)
标签:

心理咨询师问答

情感

夫妻

亲子

都市主妇

1.家有“杠杆”妻

Q:妻子是杠杆女(港台流传过来的词汇,专指撬飞丈夫的事业,愿为丈夫做垫脚石的女人),总是默默无闻为我付出。现在我功成名就了,很多人都说是因为我有这样妻子的原因,我觉得很对不起她,但是也有点不服气。我和她交流过,让她不要对我这么好,可是她改不了。我觉得我越欠她越多了,这种受人恩惠的感觉,让我喘不过气来。我该怎么办?

A:这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究竟是来自妻子对你默默付出的现实,还是更多地来自你“不想受人恩惠”的思想前提?

   恕我冒昧,这封来信让我读出了一些自恋受损的味道,似乎你不希望今天的成就中包含有妻子支持的功劳,更渴望大家认可你现在的功成名只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对于你来说,接受他人的帮助、被支持、被照顾,就一定意味着自己不够好、不够强大吗?如果真的是这样,你的这个观念又是从哪里习得的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也许你的妻子真的在有意无意地将她“当初的付出”视作一种要求你必须回报(比如感激、忠诚、不离不弃)的资本,这让你很不舒服。如果真的是这样,试着站在她的角度上想想——如果是你的伴侣事业不断蒸蒸日上,你会不会也感到压力重重,以至于也要更多为这个家做出一些贡献,才能让自己感到心安一点?婚姻中这样的困局常常出现,伴侣的双方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减少自己的焦虑,结果却引发了对方更大的焦虑。其实谁也没有恶意,只不过是心中的不安全感作祟。

 

2.害怕女儿长大后像钱多多那么傻

Q:女儿的偶像是王珞丹,喜欢她演的米莱,喜欢她演的钱多多,也喜欢她对爱情的执着,我特别害怕女儿长大后也像王珞丹演的人物似的,那么一根筋,那么容易被人伤害。有什么好办法帮我吗?

A: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为孩子的将来感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有趣的是,我们的孩子最终也常常就会成长为父母所担心的那种人——因为孩子们十分擅长从这些所谓的“担心”中,极其敏感地捕捉到父母内心深处隐匿已久的强烈渴望。

   相信你女儿的偶像不只王络丹一人,可为什么你会独独对米莱和钱多多感到“特别害怕”?为什么“对爱情执着、容易被人伤害”会如此尖锐地让你感到刺痛?这其中是否有一丝嫉妒的味道?还是,让你回想起了一些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

   当我们自己离年轻,离为爱执着的年岁越来越远,常常就会拿出过来人的身份,好心劝诫后来者现实一点。这是因为,如果这些劝诫真的能够成功,让年轻人乖乖走我们的老路,我们就可以偷偷安慰自己:看!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可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该年轻的时候就过分老成,大概也是人生的一种遗憾吧!

 

3.我有最辣性幻想

Q:和老公做爱时,我经常幻想和女人做爱的场景,我是不是有同性恋的取向?

A:放心,实际上很多异性恋者都会经历过与同性恋主题相关的梦和性幻想,而女性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还更高。这大概是因为当今的时代一直把女性的身体视作欣赏佳品,与男人相比,我们享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同性的身体。比如各种媒体上的明星和模特,当然还有情色作品中的女主角。所以,女性的确更容易在性幻想或梦境中看到自己与同性做爱,但这并不代表做梦的人有实际的同性恋倾向。

    如果讲的再深层一点,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每个人恋爱的第一个对象都是女性——自己的母亲。从还没有记忆的婴儿时期开始,我们就习惯了和母亲赤裸相对,并且从与母亲的肌肤相亲中感受到身心的双重愉悦。甚至还有心理学家曾指出,在婴儿吸吮母亲乳头的同时,母子(或者母女)双方都会体验到一种类似性快感的身体感受。这些都构成了残留在我们无意识之中有关与女性做爱的经验。

   还是放下担心,好好享受这幻想带给你的乐趣吧!在我们这样一个三分之一女性一生都没有经历过性高潮的国度,真高兴看到有你这样坦诚面对自我的女士,愿意正视自己的性体验,为性爱的困扰积极求助。

 

4.他一失业,我就想与他离婚

Q:我们感情一直很好,但当得知他们单位因为经济危机裁员,他已经失业的消息,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到了离婚,我很自责。请问我是不是不爱他啊?

A:善于让自己幸福的人有一个大秘密,那就是——不要总跟自己头脑中随时不请自来的“一闪念”较劲。连法律都规定了“没有行为的犯罪不是犯罪”,为什么你一定要求自己连头脑都要永远保持绝对干净呢?按照你的逻辑,是否见了漂亮姑娘就想到上床的男人们都应该被警察抓到监狱中呢?

    经济危机的爆发,的确会撼动很多我们原来无比坚信的事物,让人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觉。有人开始怀疑权力或地位是否还一定意味着安全,也有人怀疑当初托付终身的人是否值得自己放心托付。而具体到家庭之中,任何一个外来的扰动(失业或者疾病和意外都一样)都会带来当事人一连串后续反应。生活化一点,这就叫做婚姻的或大或小的“考验”。

   而你究竟爱不爱他?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你最后选择的行为结果,而不是这“一瞬间”的冲动。就连最仁慈的母亲,也会在被心爱的孩子调皮时暗自抱怨一声“还不如当初不生的好”,可谁又会当真呢?   

 

                                   本文见《都市主妇》2009年10月 ASK HERS信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