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里巴巴是怎样实现以一当百的?

(2017-07-25 15:29:48)

IBM创造1000亿美元的收入,总共用了43万员工,而谷歌创造500亿美元收入只用了53000多人。


相关资料显示,谷歌的人均销售额是116.8万美元,华为人均销售额是22万美元,百度人均销售额是21万美元,而苹果人均销售额达179万美元。



01  不是比谁大,而是比谁更有效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是效率问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所在。


例如,为什么微软敌不过谷歌?因为谷歌只用了微软1/10、甚至1/100的人;谷歌和百度同做搜索,但人均销售额却是百度的5倍,在效率方面,前者是后者的5倍。


谷歌收购安卓之前有一段子,安迪·罗宾找到三星,目的是说服三星用安卓作为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三星说,别逗了,你只有8个人开发这个操作系统,而我有2000人,就算我这里都是笨蛋,也不可能开发得比你差。事实呢?


互联网时代,绝不要以人数多少来定义大公司,如何发挥以一当百的效率是关键。我发阿里巴巴同样是以效率见长的公司。

 


02  阿里巴巴的人效指标


阿里巴巴有一支铁军,叫中供铁军——中国供应商地面推广的销售团队,里面出了滴滴创始人的程维,美团COO阿干、去哪儿的总裁张强等。这个团队没有人数限制,但加一个人一年一百万。


“中国供应商”这个产品对阿里集团的净利润率大约在25%-30%,意味着一个人一年为公司赚25万到30万,而他的销售额是一人100万。当时是五千人,对应着50亿的营业额,12.5亿的利润。


这才像互联网公司的人效——人均效率。这是马云当时给这个团队定的。人效是中供铁军的关键。


创建淘宝的时候,马云给淘宝定了一个指标,人数再次不受限制。淘宝的指标是什么:人均1亿交易额。每1亿收到的钱,大约是2%。即一个亿的人均收入大约是200万。


淘宝的人均利润比中国供应商要高。中国供应商每一百万收入大约25万净利,淘宝每一百万收入达到五十万到六十万净利。即一个人的交易额为公司带来两百万的收入和人均100万的利润。


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10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有多大、发展有多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大和快的背后,关键是效率。效率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效。


 


03  如何提高人效呢?


阿里有赛马会。


什么是赛马会呢?就是我的级别,我做主。后来延伸为我的工资我做主。


以前是领导考察,觉得你表现不错,找你谈话:你要晋升了。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受宠若惊——领导要晋升我。


而现在对优秀的销售说,你做得不错,明年打算升你做主管了,继续努力。销售一听:我为什么要当主管?我做销售挺开心的。对优秀的工程师说,你可以去做主管了。有人却说,我管好自己就行,不要管别人。


阿里怎么解决的呢?自我驱动。如果你觉得年底想晋升,年初就报名。不报名的人就一定不会晋升。能不能晋升两级?你报名晋升两级,公司就用两级的标准来要求你。


对于这代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没有给他自我驱动的机制。自我驱动是个人效率最好的来源。这个机制还包括什么呢?你要把一个大组织,想办法变小。


为什么呢?个人在一个一万人的公司,或者哪怕一百人的公司,他的成就感,都变的很小了。


最小作战单位如果有活力、能驱动,一个公司就有活力。最近很多小店,都改成了“内部员工加盟”,让员工自己当老板。每个人为自己的梦想做事,才可能成功。

个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驱动是不够的。还要有约束。但是90后他不喜欢被约束,那怎么办?要提倡自我约束。


要跟员工宣讲,员工会自我约束,不要太担心。组织效率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信任。


在阿里加班,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15块钱,大约一年两百五十个工作日,一年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加班费。


最早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主管批准加班,撕张券给你,六点钟开饭,你就去吃饭。这个制度,很多人觉得很正常,用了很多年。


后来跟员工讲清楚,加班晚餐是给加班的员工吃的,不加班最好不要吃,如果觉得很累,回去不想做饭,想吃完以后再回去,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是我们大家的,把公司吃光了,吃穷了,就散伙。


前一年加班餐费在1400万左右,取消报批制以后,多了大概100万,变成1500万了。但计算一下,200多工作日,每天四、五千人写申请,主管批准发券,这事值不值一百万?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消耗掉的效率何止一百万。


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组织的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