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游轮沉没事件启示录

标签:
蒋课堂管理培训培训机构长江客轮东方之星 |
分类: 管理杂谈 |
长江沉船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
“东方之星”号沉船事故已过去9天了,相关救援工作已基本过一段落。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为什么这么说?相关事实与疑问与呈现出来了。
例如,到底有没有违规改装?船为何会一两分钟翻沉?遇到突发天气该不该航行?事故船为何未求援?事故发生时船组人员有没有坚守职责?为何灾难公布时间晚了近5小时?
具体见相关媒体报道。这些问题都须要还社会一个准备回答。
同时,我们要需要思考,不管改装是不是超标,像类似的问题造成灾难还少吗?我们人人都是发自内心尊重科学,敬畏标准了吗?无论运输单位还是游客,什么才是工作的第一准则?想想飞机遇天气问题而延误的情形。想想韩国“世越号”客轮船长的“下场”,对比“ 泰坦尼克号”般上的情景。不管是与不是,有问题就该有实际行动。
责任缺失,道德沉沦,为何至今无人站出来?
400多人遇难全部是老人、妇女、儿童。船长,轮机手、船员第一时间弃船逃生、且全部穿着救生衣,有时间穿救生衣没时间报警。事发2个多小时后船长上岸了才发出求救信号。2014年韩国“世越号”客轮下沉,476人中,172人获救,281人遇难。事故引韩人集体反省,总理辞职,校监上吊,船长获刑36年,次年全国公祭。
这次长江沉船,搜救成果不到1%,400多条生命不保,可有人负责?有谁自责?有谁获刑?有谁辞职?一句龙卷风就可以把责任推给老天?
相关人和相关单位该有所交代了,不是吗?虽然6月5日“东方之星”所属公司法人、总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过致歉,这似乎并不能引起全国相关人们的重视与防患。
因为在管理界有个著名的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即高层承担主要责任。
安抚与救援,这是否是领导人最该干的事?
哪里有难,哪里就有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当我们歌颂领导人的关怀之举时,试问这真的是领导人该干的事呢? “新常态”在这个问题是什么,我认为领导人或专案组亲自抓、重点抓,反复盯、盯反复。比安抚和救援更重要的是不发生或少发生此类的事故,至少也应该是能将伤亡降到最低。
这也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进来,行动起来,严惩相关的责任人,提出相关的防患措施,并让各个单位积极讨论与行动,整个民族以此为鉴,提高防患意识。
正如我在管理课堂上分享的,管理人员永远要做重要不紧急的。因为,哪里起火往哪里跑这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重点是防患于未燃,否则,此类问题将陷入漩涡与循环中。我想今天倡导的新常态应该是重在防患,重在机制,重在流程上,而不仅仅是人文的关怀。
有比救援现场更激烈的“防患”声音吗?
每当一发生灾难,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焦点放到了救援的现场,还有就是举国一片哀悼,这本身无可厚非,也是值得倡导的。但社会文明发展到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悲痛,因为人定胜天,这就需要有比救援现场更激烈的“防患”声音。
我们并不是要指责谁,说谁的不是,而是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一种声音,那就是将大爱落在有实效的行动上去,让整个社会从政府到群众共同注重工作的细节,人人尊重规则与标准,提升整个民族的魂,这才是核心。
我们不需要网络上那种对政府的怨言声,我们需要各层人士积极地“吐嘈”,并献计献策。
之所以事故层出不穷,之所以伤亡屡屡不能降到最低,是我们做错了事,是整个民族做错了事。让“逝者安息”这样的声音,转为让“生者珍惜”,让“能者作为”。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为子孙后代的幸福,请转起来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蒋课堂”微信公众平台↓↓↓
前一篇:六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