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教与学
(2012-11-30 15:08:10)
标签:
学院话语权规则每个方面教育 |
分类: 尝试集 |
我十分推崇古希腊及春秋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态度,如果说师生之间存在“教学相长”的话,那么我想,这种师生之间的“成长”应该是对(包括自己在内)一个个独立生命的尊重与了解。所以教师的一个职责不仅是“认识自己”更是“认识他者”,因为我相信每一个人因为其成长环境的不同,他必然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独特的“世界”。“地球”是指地理上的物质存在,而“世界”则是专属于人类的、包括一切带有人类创造痕迹的存在。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相似之处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确立每个不可替代的“世界”的存在,师生间的“问答”重要的不是得出某种论断,而是在这个“问答”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这样“有教无类”才有其合理性——即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健康、种族等一切能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的因素而拒绝与之交流。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态度与形式在很多时候比其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因此,从古代的教育思想来看,民主的核心是机会均等与差异尊重。
我想我的课堂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我每天通过不断赏阅名家大师的作品以扩展我自己有限的学识与视野,然后在课堂上借话题以故事的形式把这些杰出的人类思想传递下去。人类大脑特有的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功能便是求知欲,这从一个儿童在掌握简单口语后“疑问这”“质问那”中可见一斑。不仅儿童如此,一个成人不也天天面对着“为什么”吗?得到一个解释与答案,是人类生命特有的品质,只不过回答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个原因,我想应该是我创设了一种自由的环境,即每个人被赋予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进而理应为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负责。因为教室是一个公共参与的空间,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公共活动,那么在这个空间活动的所有人就必须明晓一点,即有一些公共的秩序与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有谁破坏了这个公共的秩序与规则,那么就要依照TA破坏的程度而遭到我的黄片警告或红牌下课,但我不会对TA进行人格尊严的侮辱。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无论哪一个学科,如果依旧停留在权威知识的积攒上,我想肯定会无所裨益,一方面会使自己的思想趋于僵化保守,另一方面会遭到学生的厌恶鄙视。首先,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具备一种知识的即时性,教师不再具备最终的话语权;其次,因为教师一个人的“世界”局促而有限,面对那么多精彩纷呈的“世界”,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与保证自己信息源的可靠,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言诚不欺也!我不仅从优秀文本的阅读中获取知识,我更从学生的经历体验中获取见识,这些“识”,均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精神存在,是这个“世界”复杂性的真实表现。所以,每当我与更多新鲜生命接触时,会使我兴奋地忘记我是一名教师,我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好奇的观望着一个个含苞待放的世界中那炫丽的色彩与奇特的结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这份真爱。
2012年11月23日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相似之处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确立每个不可替代的“世界”的存在,师生间的“问答”重要的不是得出某种论断,而是在这个“问答”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这样“有教无类”才有其合理性——即不因对方的身份、地位、健康、种族等一切能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隔膜的因素而拒绝与之交流。人与人之间交谈的态度与形式在很多时候比其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因此,从古代的教育思想来看,民主的核心是机会均等与差异尊重。
我想我的课堂受学生欢迎,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我每天通过不断赏阅名家大师的作品以扩展我自己有限的学识与视野,然后在课堂上借话题以故事的形式把这些杰出的人类思想传递下去。人类大脑特有的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功能便是求知欲,这从一个儿童在掌握简单口语后“疑问这”“质问那”中可见一斑。不仅儿童如此,一个成人不也天天面对着“为什么”吗?得到一个解释与答案,是人类生命特有的品质,只不过回答的方式不同而已。
另一个原因,我想应该是我创设了一种自由的环境,即每个人被赋予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进而理应为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负责。因为教室是一个公共参与的空间,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公共活动,那么在这个空间活动的所有人就必须明晓一点,即有一些公共的秩序与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有谁破坏了这个公共的秩序与规则,那么就要依照TA破坏的程度而遭到我的黄片警告或红牌下课,但我不会对TA进行人格尊严的侮辱。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无论哪一个学科,如果依旧停留在权威知识的积攒上,我想肯定会无所裨益,一方面会使自己的思想趋于僵化保守,另一方面会遭到学生的厌恶鄙视。首先,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具备一种知识的即时性,教师不再具备最终的话语权;其次,因为教师一个人的“世界”局促而有限,面对那么多精彩纷呈的“世界”,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与保证自己信息源的可靠,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言诚不欺也!我不仅从优秀文本的阅读中获取知识,我更从学生的经历体验中获取见识,这些“识”,均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精神存在,是这个“世界”复杂性的真实表现。所以,每当我与更多新鲜生命接触时,会使我兴奋地忘记我是一名教师,我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好奇的观望着一个个含苞待放的世界中那炫丽的色彩与奇特的结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这份真爱。
2012年11月23日
写于烟台南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