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澎与体悟教学》——书事日记(37)

分类: 书事闲话 |
《唐江澎与体悟教学》
——书事日记(37)
2013—10—7
国庆节假的最后一天,闲读《唐文治年谱》“卷四”部分未读的内容。
午后,整理书房。近来收到许多书友赠书及网购新书,因忙于工作事务,未能及时整理上架,一大堆书刊报纸满桌子堆积,好在今日得空有闲,分类存放,以备闲时翻读。大多是文学与书话类的书,按自己喜好分别放入书柜中,半天时间一晃而过,看着素净的书房,心悦。
2013—10—8
今日寒露,时令节气,国庆收假。
中午参加同学儿子婚礼。高中同学唐江澎从江南无锡回家乡洛南为其孩子举办婚礼,亲朋好友欢聚洛州凯福宫参加神圣的婚礼,见证一对新人携手人生的美好时光。金秋,窗外阳光明媚;室内,喜庆气氛浓郁,心情美好。
婚礼仪式结束,十多位与唐江澎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一起合影,又一次小聚,闲话同学间纯真的友谊,谈论小时候悦人的趣事,记忆洛河边母校灵口中学的难忘岁月,一个个心情澎拜,话语连篇,笑声连连……窗外秋阳西斜,霞光灿烂。
小聚后,高中同学唐江澎送我一本新书《唐江澎与体悟教学》,教育部组编的“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一本。“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是体验性教学最大的价值所在。江澎终于把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作一个阶段性的了结出了成果,作为同学我为他而高兴和自豪。所谓体悟教学,正如江澎在本书中所说的,“体”是体验、体察、体会,是手段、途径和方法;“悟”是领悟、感悟,是结果、目的;在教学中,体悟教学强调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和方法(如设问—理答、设境、换位、对比等),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体悟教学的意旨之一,就是让语文课堂教学本该就有的生机焕发出来,让学生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凸显出来。(序言《唐江澎和他的体悟教学》)
江澎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曾在母校灵口中学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如今相聚一起,回味那时纯真的同学友谊,如数家常,历历在目。他的这本《唐江澎与体悟教学》孕育着母校老师的恩泽与期盼,渗透着江澎当年高考后的自我体验性自学的实践与感悟,凭借工作中执著的追求信念和坚守的力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遥想当年,同学少年,友谊之树常青,那就让我们一起在人生的路上学习共进吧!
2013—10—9
2013—10—10
收东莞图书馆赠刊《悦读时代》2013年第一、二期,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刊,东莞图书馆主办。第一期为“新春特大号”,刊发朱晓剑、夏春锦、袁滨、胡忠伟、毛乐耕、徐明祥、黄岳年、安武林、杨栋等书友文章。第二期冯小兰《枕上读书》、钟立萍《读书以养心》、李汝保《我写莫言》、张恒善《沿着孙犁先生的书灯远航》等文章值得一读。
夜读《悦读时代》“新春特大号”,这期杂志重点选刊了“全国第十届民间读书年会暨‘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讨会”在东莞市召开的图片消息及有关文章,让人犹如亲临现场一样的愉悦,这是一次十年大庆的盛会,“美丽的南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读图读文,让我又一次认识了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更多的爱书人,书友相聚,互动交流,已成为民间读书年会的鲜明特色,历经十届,实属不易。夜深至凌晨,读完这期杂志的主要内容,增长了许多见识,感谢东莞图书馆寄赠的《悦读时代》,让我带着美好的向往进入香甜的梦……
2013—10—11
上班,读博。人民网北京
10月10日电
悦读博文,袁滨兄诗评“假期悦读喜洋洋——书事日记”,博主仿效回复:
书事日记大有味,
字字珠玑引感喟。
书林折枝晴窗前,
灯下漫笔最可贵。
博主回复:2013-10-11 15:50:12
秋阳窗前觅新知,
多读好书增见识。
书香一叶情谊深,
拱手致意谢袁滨。
夜读《唐文治年谱》,想起陆阳兄昨日发来的短信,又查看“兄:已快递寄出《薛明剑传》,请查收。”盼快递公司的电话,好读新书。
2013—10—12
中午,上班无事,品读《开卷》与《译林书评》。第9期余新伟《远去的风雅》讲“吾师吾友”、“吃茶读书”、“说书论字”确是让读书人向往的雅趣之事,如今已是难得的了。第10期冯其庸《十年辛苦画红楼》一文,概述了评批本《红楼梦》配图者著名工笔画家谭凤嬛画人物画的特点:一是人物线条刚劲有力而富于质感;二是善于构图造型;三是不仅在“画”上用功,而且在“书”上用功夫,读《红楼梦》原书,感悟体会人物心理,构图造型,画有新意,卓然自立。罗文华《在长崎逛书店》写的很有趣。子聪的两期《开卷闲话》含有难得的信息量,书人书事,读来感到亲切。
《译林书话》,译林出版社《译林》编辑部主办,主编顾爱彬,执行主编董宁文,装帧设计、编辑风格形似《开卷》杂志,本期徐鲁的《<译林>的“海派风格”和“国际范”》读来很有味,勾勒了《译林》三十年的特色与变化,让人心生爱《译林》之念。
2013—10—13
翻读《唐文治年谱》,撰写《一个人的近代史》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