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外老中过春节的不同育儿 |
分类: 企鹅看瑞典 |
今年,除夕和初一都是周末,不用象有时初一还要凄清地工作, 幸运过了年瘾。除夕是6个同胞家庭, 初一是和另外2个瑞典家庭。2天热闹过后,一切又正常到寂静, 回想老外和老中过春节的不同,有些让人忍俊不住。
差别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在民乐步步高背景下,大家团团围坐包饺子的,餐桌摆满筷子的,门厅里挂着天下第一福字的,穿唐装者若干人的,这些按逻辑应该是咱们老中了, 其实不然, 却是对中国文化挚爱至深的老外, 对这些过年的表象他们是想一丝不苟体验的。相反,这次 除妞穿唐装外,老中们却没有任何道具,人人用刀叉享用中华美食。去年因为怕麻烦,饺子都省了,今年一个朋友包好了带过来。 在俺们这个地方, 中外已经倒置,有点意料之中,也有点意料之外。
深入到美食这一实质精髓,却是另一景象。除夕我们六个中国主妇, 说好带上自家拿手的两三个菜,竟默契到没有一个是重的,不用太辛苦,就拼了满满一桌沪苏粤湘川菜,六个瑞典劳工根本插不上手,也不用插手,被惯得一旁喝酒聊天,只等享用守岁大餐。初一虽是全民上阵,因为只有俩中国人, 一个是被收养的中国女孩,已经同化和当地人无异,另一个是俺,基本独自承担烹饪,连香油,米醋, 姜,调料和中式炒锅都得从家自带过来, 同胞们谁家会没这些。在大家帮助下,煎了3锅饺子,做了 3个菜就力不从心了。比除夕的菜花样少, 却更操心更累。
初一被第一次遇到的一位瑞典人问到,中国人是不是比较难以溶入,朋友之间是怎样处的。 他说了一段以前德国移民到瑞典的故事,这帮德国人来了以后,对资源和环境都很享受,就是没一个瑞典人主动过来和他们答话,我们住的地方融入当地人更难, 这几年我已经领教过。 我说老中不这样, 不排外这么欺负人, 但时间久了,种种潜规则会让老外们从头到尾一直找不到北,这和他说的很多瑞典商人进驻中国,又有很多人退出相符。
真正朋友之间,老中除了俺媳妇不是你媳妇,俺劳工不是你劳工之外,俺的就是你的, 瑞典的亲兄弟都很难如此。大家聊到中文构词方式, 中西历史,在瑞典的各国移民特征。比较难的是有时笑话字面都明白了,因为文化差异却找不到笑点。相比之下,和同胞们没有一丝隔阂,母语自如的感觉异常美好。和老外过年是文化交流,和同胞守岁是心理安慰。
还是这位瑞典人说, XX 你知道吗, 瑞典人对中国的了解有多少,如果是80年代,我想象不出能在瑞典过上中国的春节。而现在国人充斥世界。 其实他是半个瑞典人, 妈妈是俄国人,这次聚会很多半个人,他太太是半个瑞典人半个匈牙利人,他们两个漂亮的女儿更复杂。 女主人是半个希腊人半个瑞典人,男主人是丹麦人, 收养的女儿是中国人,纯儿的爷爷是半个芬兰人。想到大家能聚在一起庆祝春节, 真是缘分很大,世界很小,而世界只是暂时栖身之地,有缘何须在乎渊源。
如果问妞喜欢哪一种过年方式, 小朋友只要有玩的都喜欢,因为没有地道中式体验,也不会感到很大的差别。我和一位中国妈妈决定以后经常互相帮助教孩子们学中文。初一纯儿也找到了同岁的小伙伴Vera,Vera妈妈问了饺子的做法, 准备回家试验。 这两次中餐都入乡随俗到西式的自助餐,中餐影响世界,也被世界同化。当然,美食和友情,是一般节日的两个不变主题。
这次除夕16人,初一10人,不同是指俺们这帮人了。
今年都说文静了
自助中餐加刀叉
如果明年再有人来,就要3桌了
第一次做羊肉,有些紧张。 觉着烤得比较没味,果真不错, 孜然粉被猛用完了
节前没来及更新, 感谢上帝的一年恩惠, 为家人祈祷,祝福他们健康平安。也给乡亲们拜个晚年, 蛇年大吉,万事如意。
灰常感谢朝露,
要不纯儿就没有这么好看唐装了,亲切艳丽喜庆的中国红,小朋友长得好快,
这么大的衣服都能穿了,估计明年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