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二当家
二当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92
  • 关注人气:23,5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泉映月

(2010-05-09 08:59:54)
标签:

杂谈

今年我开始听得进去音乐了。我听音乐的时候是在大学时代,可以说是叫精研。后来心志渐浮躁,只能在车里听听流行音乐,且听过就忘。

 

二泉映月我在小的时候都非常熟悉。

上初一的时候,乡里电影院放二泉映月电影,我那时只能看海报欣赏。因为没有钱,也没有时间。我的初中几乎半耕半读。

说来奇怪,我非常喜欢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如同枯树发芽开花,古老陈旧中开始透出一种清新。虽然体制仍旧是集权,但是新的东西也通过农村广播传递。那时候,农村的广播每天早中晚各播一次,有新闻有音乐欣赏。

在那个赤贫的年代,普通人能听音乐新闻,不能不归功于此。

二泉映月,我就是在上学回家之后常听的,那时候作品不多,但是都是经典。另外,我虽然看不起电影,但是借同学的连环画,把阿炳的事迹用心灵去了解和体会了。

 

 

这首曲子我在春夏秋冬季节都认真听了。我那时候没有现在深沉,不会动不动思考什么含义。但我知道二胡是乐器,二泉映月是语言,我只管用心听就是了。

这音乐,这二胡曲子,把月光像流水一般,泻在我的心里。我感觉得到阿炳心里那份说不出来的悲伤。只是他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通过乐器和手指的缠拨表现出来。我也隐约能感受到没有大悲大彻大悟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

我在某个晚上在北京的街头,听到一个流浪艺人在拉二泉映月,拉的很精准,但是很悲伤。我于是就知道了艺人和艺术家的本质区别了:阿炳的悲伤忧愁早已淡远,如同邈远山石上寒梅枝头轻着的梅花,那苦寒清香,岂是常人可见可闻。而街头艺人唯恐常人不知其悲,骨气早已不存。

我相信,描写月光的音乐,不会超过阿炳了。而描述月光的文字,也不会有超过朱自清的了。我就是这样经常把朱自清的文章当音乐来听,把阿炳的音乐当文章来读。

他们的作品当然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不经意的我发现,中国很多极端美好的文学艺术来自江南,特别是江浙。虽然我不太习惯这一带的民风,也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些现实和冷漠。但是,恰恰,这块土地上那些超逸的精灵,他们的境界一旦提升之后,却发出灿烂的光辉。

我记得杜十娘也是江南之风尘女子,但是却把一个公子哥爱得倾家荡产甚至最后投河自杀。我每次听到苏州评弹杜十娘这个曲子的时候,都会震撼。

朱自清阿炳无疑也是江南文人的代表,他们的精神渗透了江南的自然风土人情的美丽。也就是说,北方的中国是无人可以创造出这种作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