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黎巴嫩


标签:
黎巴嫩境外旅行 |
从科威特城乘坐飞机飞往黎巴嫩贝鲁特,一路上看下去都是黄沙一片,快到贝鲁特时,取代黄色沙漠的是绿色起伏的山峦,其间有很多红顶房子,人烟密集,高山处可见皑皑白雪,远处是宝石蓝色的地中海,一眼望去就使人对这个国家有了好感。
黎巴嫩西临地中海,东北面是欧洲大陆,东南面是非洲大陆,背靠中东阿拉伯地区,这个国土面积相当于海南岛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弹丸小国,历史却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腓尼基人就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奴隶制的城市,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人,足迹遍布地中海沿岸直至大西洋,他们发明创造的拼音字母成为西方许多国家字母文字的源头,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几千年来历经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融合了多种文化精华的黎巴嫩,成为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象其他中东阿拉伯国家,基本上是清一式的穆斯林,这里基督教徒与穆斯林在人数上势均力敌,无论是政治上、城市建筑、生活方式等方面更象是西方国家,首都贝鲁特更是被称为“中东小巴黎”。因为历史悠久加上文化独特,黎巴嫩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从腓尼基到奥斯曼等多个朝代的古迹,由于地理依山靠海,城市风光绮丽,乡村风光也漂亮,与其它多数以沙漠为主的中东国家相比,黎巴嫩可谓得天独厚,它是中东地区唯一没有沙漠的国家,拥有常年白雪皑皑的高山,碧波荡漾的大海,冬春之交时,甚至可以上午上山滑雪,下午下海游泳,的确很奇妙很精彩。
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在《圣经》中雪松被称为植物之王,它代表挺拔、坚强、纯洁和永生。雪松在黎巴嫩地位尊崇,国旗、国微和硬币上都有它端庄的身影。了解黎巴嫩,首先从雪松开始。
早在4000多年前,聪明的腓尼基人就用雪松的木材,做成半鱼半鸟式的航船征服了大片海洋,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连马克思都夸奖他们是一个“出色的商业民族”。直到现在,黎巴嫩人依然保持着善于做生意的优良传统,听说全国400万的人口中,从事贸易的人数高达三分之一,这是个以贸易为本的国家。雪松是一种优良而珍贵的木材,生长期很长很慢,很多重要的古建筑,包括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都是用雪松木建造的。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需求和过度砍伐,昔日漫山遍野的雪松现在只能在几个保护区里才能看到。庶富雪松保护区,是黎巴嫩最大的雪松保护区,在这个保护区内的雪松,树龄最高的可达一千多年,树身巨大但树干并不很高,老枝遒劲似盘龙出海,树冠有型如宝塔巍峨,树皮起巨大鳞片状,许多树上还结满拳头大的松果,象一个个小塔似的立在树枝上。到了冬天,雪松上铺满洁白的雪花,亭亭玉立更显气度轩昂。
建于18世纪未的贝特丁宫,原是当地一个相当于酋长的埃米尔的行宫,1842年谢哈布王朝被推翻,埃米尔流亡国外并客死伊斯坦布尔,行宫被收归国有,并作为历届黎巴嫩总统的夏宫。这里处于山区,林木茂盛气候凉爽,地形易守难攻。贝特丁宫是个城堡式的宫殿,从高大的园拱门进去,通过一条甬道后豁然开朗,中间有一个大广场,三面是长廊式的两层房屋,一面朝山。整个建筑造型优美,里面装饰豪华,精雕细琢,富于伊斯兰色彩。
黎巴嫩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小村镇,我们参观了其中一个,这个意译为“月亮上的修道院”的小镇颇有来头,它在16-18世纪曾经作为黎巴嫩的首都长达两百余年。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昔日,引来游人如鲫,还有的在这里拍电影。登上高处,只见沿着山势布满各种有特色的建筑,宛如欧洲小镇,与伊斯兰风格大相径庭。镇广场矗立一个人的铜像,手执书卷,是一个故乡在此的黎巴嫩总统,地杰人灵,好山好水的地方总是人才辈出。
月亮上的修道院小镇
从贝鲁特出发,汽车沿着滨海大道一直往东南方向开去,沿路都是繁华的城镇。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诞生的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都在世界文明史写下辉煌的一页。
比布鲁斯城现在的主要遗迹是十字军城堡,城堡是1110年前欧洲十字军东征到此地时,在原城堡位置上兴建的,前后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这里还出土了比布鲁斯王的石棺,石棺现陈列在贝特鲁的国家博物馆内,此地空留一个深达数米的大坑。十字军城堡位于地中海海边的高地上,有一部分深入到海中,城堡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历经千年风雨和战争炮火,外表沧桑但依旧坚固如初。
地中海岸边朱尼镇哈利萨山顶上有一个高大的圣母玛利亚像,这个塑像挺立在800米的哈利萨山之颠,在这里居高临下看风景倒是不错,地中海沿海的海岸线曲折多姿,美丽风光一览无遗。
中东地区最大的溶洞-杰达溶洞,是黎巴嫩著名景点之一,溶洞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地下河。上层步行参观,下层乘船游览。这里的钟乳石生长得很漂亮,不仅形状多且石质好,有玉石的质感,有的还闪着幽幽的蓝光。
翻过贝鲁特背后海拔3000多米的黎巴嫩山,进入黎巴嫩的粮仓贝卡谷地。贝卡谷地是黎巴嫩重要的农业地区,谷物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的30%左右。它有黎巴嫩山融雪化水的滋养,地肥水美,一片蓬勃的生机,黎巴嫩山上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远远望去残雪犹如弯曲的阿拉伯文字一样醒目,沿着贝卡谷地前行,一路上风光如画,沿途有不少村镇,红顶白墙的房子掩映在一片浓绿中,青青的绿苗和金黄的小花,把大地装扮得分外美丽。黎巴嫩著名作家纪伯伦的故乡就在贝卡谷地的布莎丽镇,纪伯伦是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家,他那被称为“思考了一千年”的散文诗作品《先知》,以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被评选为20世纪文学经典之一。穿越贝卡谷地,到达与叙利亚接壤附近,就是黎巴嫩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世界文化遗产巴贝克神庙(另一篇博文介绍)。
黎巴嫩这个小小的国家,它的地理、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世所罕见,可称得上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