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针对部分媒体有关哈尔滨市、济南市和福州市水价调整听证会有关“问题”的报道,发展改革委回应了媒体对有关城市水价听证会的质疑。
云里雾里看了发改委说来道去的质疑,到底还是没搞明白以平民身份参会的人员到底是真还是假。
其实,老百姓哪有人去管那身份的真假问题,他们关心的可是那挣钱多少之“大”问题,对于这样涨个块儿八角的小问题可以同意,真的可以。
可我,这个脑子有点问题的愤青,就诧异了,这听证会开的蹊跷无比啊。怎么绝绝绝大多数人都举双手赞成水价上浮,没人或极个别人在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士的暗示配合下,都做欢天喜地状般地同意水价上涨。原因嘛,我想,这可能是人民富裕了,不在乎那点钱,这,也可能是民心所向。也许,这些参会人员全是真正代表民意的,是老百姓委托他们去表决的。这些代表就是带着诚心去表决的。要不怎么能成为合格的代表呢?
君不见,洛阳水价上调听证会上,只有一个代表弱弱地不同意水价上涨,兰州2位不同意,福州4人反对...,例子多了。反正是多数人同意涨价,少数人投出反对票,无悬念。
听证会是什么?明摆着水价从某元某角某分涨到+N元N角N分.你同意更好,不同意也没用,即使不同意,在开会前一小时一定让你改变主意,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代表们没有代表性不说,连身份也要造假,何来“三公”?
有心人经多方观察后说:
听证代表由物价部门随意挑选,强烈反对涨价的市民总是当不上听证代表;
听证代表产生后,申请涨价的企业都要逐个拜访,美其名曰“沟通”,实际就是“公关”,甚至可以说是“收买”;
为了政府的“信任”和企业的“诚意”,他们不得不选择“赞成”,但为了给市民一个“交代”,他们又要作出一点“反对”的表示。
听证会明显被潜规则绑架,而且当地政府介入过于明显,严重缺乏透明度和民主性,民意被“群众”代表强奸。
听证会不是证明会,他证明不了什么,也永远开不成滑铁卢的大会,光假听不真证,这道理我明白。
这,会,就是形式而已,这我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