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百文现象仅是个案吗?

(2009-11-18 18:33:55)
标签:

st三联

股价

股票

上市公司

四川长虹

郑百文

证券

房地产

销售

财经

杂谈

分类: 股海飞虫父股市风云弹股票

    *ST三联连续亏损面临退市,就在三联苦思觅想地妄图利用什么更高的“高招”蒙混过关的紧要关头,惊天一个霹雷:三联集团涉嫌骗贷致三联商社账户二次被封达4000万资金,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联何方神圣?官方的介绍:山东三联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联城建”)注册资本18亿元,是城市建设领域的骨干企业,是具有国家房地产一级开发资质的城市地产综合运营商。

 

     可惜的是有网友唱了反调:三联集团本是山东省的明星企业,"买家电到三联"曾是济南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但这已经成为过去,“三联”品牌现在一文不值。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就葬送在以张继生为首的企业领导人手里。他们以集资建房为名诈骗济南人民九个多亿的购房资金,精心策划的“彩石山庄楼盘”事件轰动全国。“三联”已成为“诈骗”的别名。

 

      三联是买了郑百文的壳而演变过来的。而郑百文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利用“假、大、空”而上市的典型,前身是一个国有百货文化用品批发站。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郑百文1996年4月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和河南省首家商业股票上市公司。

 

      1997年,按“郑百文”公布的数字,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第一,进入了国内上市企业100强。从此,郑百文延续了很多股票“一年优、两年平、三年亏、四年ST”的一贯模式。

      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被列为ST。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曾被誉为中国“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郑百文,在刚上市之初,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长虹三家联手打造了一个像某大证券报头版所说的“开创了中国企业前景光明的“银企商强强联合的模式”,竖起了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旗帜”。

 

     可事实又是什么呢?从上市开始,郑百文大规模借贷建行的资金,投入上亿元,建起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1998年的配股资金1. 26亿元也被提前莫名其妙地透支,去向不言而喻。

 

     郑百文总公司规定,凡完成销售额1亿元者,可享受集团公司副总待遇,自行购进小汽车一部。我的一个朋友仅仅在郑百文呆了一年半,就在北京购置了别墅和汽车。

      其97年一年间,“郑百文”在中原、中南及华北地区包销四川长虹彩电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的销售额便从20亿元一路飚升到70多亿元;与此同时,仅购置交通工具的费用就高达1000多万元。为完成指标,各分公司不惜采用购销价格倒挂的办法,商品大量高价进低价出,为的就是销售额的虚增,哪管它低价倾销所赔付的差价,这能不形成恶性循环吗?郑百文1999年以来濒临关门歇业,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而亏损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之多。

 

 

     看一下郑百文和三联近十年的拙劣表演:

     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法院提出郑百文破产的“狐狸要露尾巴”的申请。
     2000年12月,山东三联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何种手段宣布入主郑百文。
     2001年3月26日,郑百文股票被PT,并自次日起进入为期一年的暂停上市宽限期。
     2001年9月25日被郑州公安局立案侦查。



    2001年10月12日,国家财政部对郑百文国有股权过户做出同意的批复。

    2002年2月4日,张继升当选为郑百文董事长,三联接手董事会。

    2002年4月29日被“死缓”再次获得9个月宽限期。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延长郑百文暂停上市宽限期九个月。宽限期自2002年4月29日起计算。

    2002年7月郑百文股份过户全部完成 三联正式成为大东家。


    2002年7月三联提出低价苛刻的条件强行要约收购郑百文股票67610个股东所持有的8393多万股郑百文股份过户至三联集团名下。尽管有股东打官司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权,可最后还是转让了事。


   2002年6月28日被豁免对公司14.47亿元债权,豁免债权形成公司资本公积。由此,公司股东权益将增加14.47亿余元,每股净资产增加7.325元。公司每股净资产也由负转正,由2002年一季度的-6.33元增至约1元。公司公告陈述了某些上市公司惯用的虚假承诺: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根本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11月14日原郑百文"三巨头"被判刑,像这样的上市公司的巨头们贪污腐败,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案例少吗?


    2003年2月13日发布公告,由于2002年度,实现了扭亏,公司已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恢复上市的申请,并拟将原有的公司名称改为“三联商社”,要求恢复上市。好一个三联,好一个伟大的上市公司,这账目做的说让它盈利绝不能看出它有一点亏损,为什么呢?因为并不优质的公司为它注入了很多的“优质”资产,这钱从哪里来的?好办,粉饰一下即可掩饰“瑕疵”。

 

     2003年7月10日,郑百文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复,同意公司股票恢复上市,这又费了多少口舌?花了多少银两?谁能说清?只有天晓得。
    2003年7月18日,不死鸟郑百文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恢复上市交易。


    2007年,不知国美打的什么如意算盘介入了三联,国美掌门人黄光裕花了近6个亿获得的*ST三联控股权,结果换来的就是国美与三联集团近2年的缠绵纠葛。自从国美入住三联商社后就没一天是消停的,不断的诉讼官司,9400万亏损、4500万虚开的承兑汇票、近日1.35亿的连带责任、加上以后三联集团很可能无休止的纠缠和资金窟窿让国美去补,这可真不如意的算盘啊。


    那么,广大投资者疑惑的是三联公司面对郑百文欠下的25亿外债又是怎么金蝉脱壳的呢?三联重组时承诺代替郑百文还款3亿元(其余的22亿元国有资产让它见鬼去吧),到了最后,又改口只偿还1.5亿(这也行,总归捞回了一少部分部分资产),等到实际掏钱袋袋时又推说没钱,以后再补。这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可为什么各级管理层一路开路灯?多达20多亿的国有资产流失谁来负责和偿还?

 

      耐人寻味地是三联有何高深门路、有何精妙打算而费尽心机地买了一个空壳“郑百文”?!而三联只花了邀约收购股权的少许钱款,期间单独应付过郑百文10位股东的官司,但在当地法院的精准、精心、精细的多方斡旋下,赔付了区区的17万元就了解了官司。可当时的郑百文实际拥有6.7万的股东啊,三联和其他股东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即使三联当时被官司缠绕,其照样我自岿然不动,只付出那几个小股东官司的少许钱款,但也能以“炒股”的方式很快地再流回公司以及相关高管们的腰包,这发生在郑百文恢复上市之时,三联公司联合“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以及配合精明的庄家把股价从5.48元一路炒高到12.29元,从而大捞了肥肥的一笔。请大家算算三联在二级市场上到底盈利了多少?这股票盈利的钱去了哪里了呢?

 

 

 

 

 

 

  部分数据和日期系公司公告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