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博友在我博后留言区内留贴如下:
有些见义勇为的人们后果难堪;做了好事反而被人误会;中国人受了伤,一个老外全力救助,而国人却伸长脖子看稀奇……类似问题听多看多之后,也就不成其问题了,麻木了……
一个开中巴车的美女司机,被三个坏人拉下车去……车内习惯于麻木的人们都无言,只有一个瘦弱的男人出来阻止,结果该男人受了伤。在草地里完事儿后,女子穿着被撕破的衣服和三个男的又上了车,美女坚决要把受伤瘦弱的,敢言男人赶下车去!否则,不开车!也许有的人“要会女友”;有的“要赶去收款”;有的“要去看孩子”;有的……勇敢的人们都要把受伤的,瘦弱的男人赶下车去!受伤的瘦弱男人含泪下了车……第二天伏虎山区的媒体报到:“一辆中巴车冲下悬崖,无一人生还……”,那个瘦弱的男人知道后,失声痛哭……
其实,在一个冷冰冰的,麻木不仁的社会中人人都是受害者。中国人需要一个真智慧的,仁爱的人文环境,有这样的文化吗?不需要假聪明的,麻木文化……以上那么些不成其问题的严重社会问题,需要中国知识分子……
我回复:谁敢见义勇为绝没有好“下场”!
谁反驳我请你自己见义勇为一次试试,小意思的话是残废,往大了说就是命都不保!!!
接着有朋友问:老虎:在这个故事中,瘦弱的男人是不是见义勇为者?同车上麻木不仁的人相比,谁的下场更悲惨?!!
谈谈我的感受:
上面的那个故事据说是原作者根据自己对美好憧憬、对黑暗痛恨的虚拟编排,不是真实发生的。
这个故事反应的是作者向往着正义,面对罪恶及麻木之人痛恨到安排让其全部死亡的故事结局,着实“吓人”。
就拿成都“三轮车”凶手李斌拳殴女大学生村官一事来说,网上声讨、痛骂凶手的太多了,而写文章鞭挞凶手的、写悼念村官文章的、惋惜伊人消陨的也有很多。
可现实呢?在当时的凶案现场,即使是中午行人不多,可在成都这个人口密集度高度集中的繁华路段,围观看“热闹”之人一定少不了,就在打人凶手行凶的时刻,只有一个老年人出面劝阻,但也被凶手拳头问候。其他人干什么呢?这又反应了什么?
我们也经常见到公交车、长途车上以及其它场合的抢劫和偷窃之风愈演愈烈,可冷漠麻木的人和持有事不关己的态度之人却逐渐增加,为什么?
答案无疑是确定的,人们人性中美好的善良与良知在点点泯灭,人们的道德沦丧慢慢袭来,正义被邪恶压制。在黑白颠倒的现如今,老鼠给猫当三陪;人人为己,个个思钱;各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这时这刻,人人为了自保,谁敢见义勇为(当然,不是绝对的,有见义勇为者)?
君不见,有的见义勇为者不是被诬就是被陷,还有的不是被打就是被杀,并且,对见义勇为者来说,还带来了诸多各式各样的后遗症。
因为“某些”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了敢于见义勇为者不得不考虑种种“后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见义勇为者愈来愈少奇怪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