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茶人三部曲》读后感

(2019-09-19 22:09:42)
分类: 书影。思绪缱绻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因烟棹上瞿塘。——题记

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茶人三部曲》读后感

记得多年以前,学校文学社举办过一场由王旭烽、李杭育主讲的文学讲座,皆为杭州知名作家,曾有幸坐听一回,讲座内容早已忘尽。但对李杭育关于小说《葛川江边的人家》源于富春江畔一说,那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留下的印象是更深一层的。

直至多年后此时,总算断断续续读完洋洋洒洒百万字的《茶人三部曲》,对本书作者王旭烽的重新认识才终于跳脱出少年时期的模糊记忆。

《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

三部一整套构建在我生活着的这个城市的文学作品,读着其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有关杭城及周边地理、人文、风光、习俗的文字,内心自然是饱含一份莫名的亲切之感。因此我的美誉亦或也缘自于此吧。

首先王旭烽在大学时是学习人文历史的,然后是一位作家,当过编辑、记者,后又因在茶博馆的工作,进而得以投入到对茶文化学科的深入研究。

所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茶人三部曲》应该是实至名归的。

作家把她一生所涉及与擅长的数个领域:文学、茶学、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等诸多原素有机的融汇贯通,拉扯编织出一串历史的长线,将近现代史上每一次因政治风暴而起的历史劫难、以及百年间的人世沧桑穿插揉合进了这整部恢弘之作。茶人世家的家族荣辱史、茶文化上千年的兴衰史、近代现代世纪风云史、民族灾难生存史,说它是一部史书也不为过。《白鹿原》的卷首语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认为同样适用于此,这种厚重文字,还可以被联想到《百年孤独》,联想到《穆斯林的葬礼》。

小说以绿茶之都杭州一户杭姓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为基调,塑造了忘忧茶庄数代茶人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悲欢、坚忍负重,而这老茶庄的兴衷又恰恰与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其中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个人命运的镶嵌与铺陈更是柔肠百转、错综复杂,跌宕起伏,浩浩荡荡勾画出完整的一部近、现代史上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沉郁而轻扬。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一部传统人文史识含金量担当的作品,茶文化浸润的浓郁气息,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皆深蕴其中。不读数遍,不可尽得此书三昧。

阅读之中会令人感觉到作家清丽柔婉的字里行间流露交织着的某一股内敛的劲力,散发出的某一腔清奇的风骨,我想,或均来自于对茶的精神与茶人精神的一种深刻领悟与参透吧。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可谓禅茶一味是也。

我信的,一杯茶,真的可以喝到地老天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生之感
后一篇:致重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