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的,是一种精神

标签:
文化 |
分类: 蝶翅。因为依存 |
所谓日式“职人”精神,其中一大要素便是守住任何一个早已经过时间确证的步骤和细节。除非必要,除非那些老东西根本不再管用,否则宁愿背上保守的恶名(在一切皆以进步为美的时代,“保守”自然是落伍的坏事),也断然不变一切前人教授下来的老规矩老程序。
http://s7/mw690/598bab21td81f1c574c56&690
读梁文道先生的《千年老店》,从一碗日本拉面上知道了什么叫一直被港人津津乐道的“职人”精神。
职人,这个称呼当然可以沿用到各种不同的职业上面。比如讲到了写“拉面师傅”的唐诺。说唐诺也算是写文章的“职人”了。
他写日本拉面厨师身上的那股精神,写他们如何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与一碗面“对决”的态度,不过拉面师傅而已,大概也要写一两万字。
“每天定时去咖啡店报到,一边吸烟一边对着空白的稿纸沉思,往往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临走前再把写好的东西删删抹抹,通常只剩五百字不到。日日如是,一个月便能写出一篇一两万字的杂志专栏了。”
唐先生说:文字的花招就像餐厅刻意打造的噱头与“卖点”,无非一种迪斯尼式的廉价梦幻。而梦幻的效果只有一次。
是啊,就算是那么佩服那些古典手艺传承者的职业精神,那么向往他们代代不绝的坚持、耐性与毅力,但是如今的大部分人却还是可能最不愿意自己去干那些事的。
贪快、醒目,才是这个时代矢志不渝的本色。
我年过八十的老父亲在事业上是个专心对待科研的人,而在生活中又是个认真对待传统食物的人。
家里有几道祖传的老菜肴,每每在过年之际,父母总会不厌其烦地一一呈现。但随着他们年龄的日益增长,年货的不断丰盛,好几道老味已经渐次的退出了年夜饭的舞台。但是,唯独家制风鸡,始终是老爸年年不忘的年事。
一如往年,早在冬至前老爸就开始催促着我,托人去农村采购土生土养的老公鸡,往往一买就是三四只。
土鸡送到家里时正好是元旦,恰逢来回奔波于国内外的二哥与在美国读书的侄女放圣诞假回来,一起到爸妈家团聚。
由于国内外节假日的差异,使得我们家已经一连好几年都是在元旦前后就提前过家年了。
那天,鸡正凑巧到位,于是,哥就嚷嚷着说,不能把家里祖传手艺失传了,决定主动继承,动手跟老爸学做风鸡。我自是知道制作过程的繁复,懒得动手,就玩笑说,祖传手艺当然是传男不传女咯,笑着甘愿给打打下手了。
那日,天气真好,阳光穿过大大的玻璃窗洒在宽敞的阳台上,老爸和二哥对坐在我们兄妹小时候吃饭的小矮桌边上,一人手里捧一只已经杀完的鸡,一只手伸进鸡肚里奋力地在掏内脏,那或许全靠手感掌握了。而我们在一旁递送工具,清理鸡屎现场,也忙得不亦乐乎。
那一刻的氛围融洽,总算是很有一点过年的闹腾气氛了。
这样的感觉,近年来,已经越来越不常有了。
制作风鸡是要把内脏清空,再把炒盐和味料细心均匀地涂抹进内脏,这一套程序都是通过鸡屁股那么一个小小的洞进进出出完成。我看着都觉得麻烦不已。
但是,老爸开始说老话儿了:你们不知道哦,你爷爷那时候做风鸡,肛门是不开洞的,他是要从鸡翅腋下开一个更小的洞,从那个洞里很缓慢地完成现在的进出程序啊,那么麻烦他都没有吭声过呢。现在改从肛门出入不也是为了方便顺手嘛。
爸说,因为之后要包裹好,在通风处挂一个月。从腋下开口的好处是,在挂起来风干的时候,肚里的味卤不会漏滴出来。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住鸡肉卤料原有的香味了。
只是可惜,我们家的风鸡,不属于开店销售的盈利性质,也就没有那么名正言顺的理由,让那老味儿固执的留存下来。
我想到了那种宁愿背上保守的恶名,也断然不变一切前人教授下来的老规矩老程序的日式职人精神。这种精神的精髓或就在于——“守住”二字吧。
千年,与人而言,不知道要算轮回多少次,若没有世代的“守住”,又何来千年。
我曾在小学的一个暑假里,跟随父亲住进过林场。他每到早、中、晚不同的时段,都要不厌其烦地往山上的实验基地跑,并用纸笔记录下各种状态、数据之类的试验资料。
可想而知,那是一个多么艰苦辛劳,缓慢耐心的过程。
我小时候老是听所里的小伙伴口口声声叫他“松毛虫”,当时心里是极讨厌别人这么叫他的。但现在想来,这不正是对他那份专研心的最好写照吗。
父亲带研究生通过QQ与学生交流学术,他自己取网名叫悬茧蜂。我不懂这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但我想,这一定是他所喜欢的一种吧。
那时候他著作的专业书和学术论文,百分之一百都是自己实地考察,从亲力亲为中提炼而出的饱含着实践与科学依据的理论精华。
试想,在当下这个网络发达、百度畅通的咨询时代,鼠标一点,咨询在手,各种资料应有尽有,还会有多少科研人,或不仅仅科研这一项的各行新秀们,情愿这样以一种职人精神,摸石过河,几乎穷其一生,缓慢的去凝定一些独出于自己的专属学术呢。
所以,我想,职人们要守住的,不单纯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而千年老店也不单单是一个牌子,更是一种让人景仰的标杆和神圣的使命。
职人不光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态度。
其实所谓的职人们也未必一定能清晰地意识到,那种简直连干活时流下的汗水都按部就班的传统,其本质已不单单是忠于原味,而是对自己永远踏实认真的鞭策,这样一脚一脚踏出来的诚恳,挑不出一丝虚浮,然后就这样一千年一千年的积淀了下来,直到今天,以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