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呓语】编辑的“赚”与“亏”

(2020-05-28 23:26:10)
标签:

文化

分类: 新好男人

在出版业大发展的20世纪八九十以及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许多人都认为:编辑工作是一份能“赚钱”的工作。

那时经常听说某某出版社某某编辑抓到一本畅销书,出版社利润巨大,编辑奖金一次就十几万、几十万(或者说数额太大要保密)……业内传授经验也往往举一些成功范例:某编辑独具慧眼,力劝央视某主持人(或其他名人)写一部自传,结果书卖疯了……

刚结婚时,老婆闺蜜说认识的某出版社编辑金票多多买车买房等,问你嫁的这个编辑是不是也很有钱。老婆想想,嫁的这个人除了姓钱,好像其他跟钱没啥沾边的。就赶紧转移话题,做出“有财不外露”的模样。

不过,说实话,作为军队出版单位,图书出版范围所限,抓“畅销书”很难,发财也就不是很容易了。我所知道的我们单位最成功的的例子,就是有一部名为《亮剑》的书稿,被好几家出版社退稿,最后投到我们出版社,被董保存副总编慧眼识珠,出版后成为实实在在的畅销书。不过董副总编作为社领导,放弃拿奖金的机会,那理论上十几万、几十万的“奖金”自然也就与他失之交臂了。

然而,以奖金获得多少来评判一位编辑是否成功,是片面的。社科类、教材类图书编辑获得巨额奖金的机会肯定要比那些专业类尤其是冷门专业类图书编辑大许多,但是,那些专业图书编辑不能因其与巨额奖金无缘而说他们“失败”。

一个编辑如果一味地的追求巨额奖金,成为一位拜金主义者编辑,其也许会“成功”但不可能永远成功;而如果他不择手段地追求巨额奖金,那他肯定会沦为一个失败的编辑,因为不择手段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职业风险。

把编辑工作仅仅当成安身立命的职业,还是把它当成追求自身完善的事业,是决定着一个编辑是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

以奖金多少“论英雄”,那么编辑那些媚俗的图书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只是媚俗的图书不能成为社会文化财富,而只是文化垃圾。追求编辑的作品为社会文化财富者,其必以编辑工作作为自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而追逐文化垃圾带来的“利润”者,其必以编辑工作紧紧作为混饭吃的职业。

中外许多编辑家无不以编辑工作为事业,才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出版业绩。他们业务精良、视野广阔、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成为出版界的领军人物。他们对于编辑成功与否的标准,肯定不是奖金的多少,而是创造社会文化财富的多少。他们眼里的“赚”,不是以金钱论,而是以事业的开拓论;他们心里的“亏”,不是金钱的少,而是因虚度光阴、没有创造。

在编辑工作中,“亏”与“赚”,是有辩证关系的。

早在刚刚到出版行业的时候,理论上我不算是编辑人员,没人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但是我在做完领导交办工作之余,把老编辑看过的废稿子拿过来,尝试“挑错字”,进而试着把文字改得更顺畅。其实我完全可以不做这些,而是去聊聊天、打打牌。在别人眼里,这些“无效劳动”是“亏”,但是却奠定了我从事编辑工作的基础,有一天领导突然发现我挑的错字确实是错字,修改后的文字确实更顺畅,决定把一些不太重要的书稿让我编辑时,我是不是“赚”了呢?

最初几年,我编辑图书不能署名,责任编辑的名字只能是那些老编辑,也有人觉得我很“亏”,但是正是对老编辑眼里的“烂稿子”的反复推敲,才使我感受到编辑工作中 “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就感,为最后社里专门发文件任命我为正式编辑创造条件,这是不是“赚”呢?

当编辑十年后,在选择编辑主攻方向上,看大家都选择拼作者功力、成果见效快的小说类图书,而我却避开“拥堵路段”,把主攻方向放在军事纪实文学、历史小说等“冷门”方面,这条路下功夫多、见效慢,是很“亏”的,但是正因如此,促使我多读书、多积累、多研究,最终不但编辑了许多填补军史空白的纪实文学图书,文史双佳的历史小说,而且在其中临摹、学习,不但提升到就军史问题大致可以与专家对话的程度,自己还写出了自己为作者的长篇军事纪实文学、长篇历史小说,这是不是更大的“赚”呢?

近些年,严守“八项规定”等举措,所有原来还有些的“奖金”统统没有了,连原来发现有价值的资料书,买下来用完后送资料室可以报销书款的政策也取消了,为编辑一部书稿,有时可能要参考好几本书才能确定作者写作是不是正确,而在图书馆找不到相应图书时,只能自费从旧书网上购买,编书不但没有额外补贴,甚至还要自己搭上一些资料书的购书款,这是不是“亏”啊?但是一部书稿,以及与之有联系的资料书,让我长了很多学问,增加了不少知识,这些学问、知识变成我自身修养的一部分,我是不是又很“赚”呢?

寒夜苦读,白首皓经,京城少年布衣客,三十余年雪满头。凡此等等,道个“亏”字谁言否?但是数一数办公室书柜中多达数百种以我为责编的图书,又感到怎一个“赚”字了得啊!

当编辑,于己增强的是自身修养,于他增加的是社会文化积累。

百年后我不一定在而这些书还一定在,何其赚也!

而所有的“亏”,殊不知也许就是所有“赚”的垫脚石呢!

不要怕“亏”,有“亏”才能“赚”。新入门的编辑小朋友一定要谨记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