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总政宣传部艺术局、解放军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军旅青年作家赵雁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飞天梦》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梁鸿鹰、雷达、李炳银、白描、汪守德、李建军、何向阳、李朝全、李东华、杨晓升、郭艳、岳雯、王国平、周徐等2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各大媒体记者赵李红、王坤宁、王晓君等,及解放军出版社姚计军、张良村、刘景太、侯健飞、丁晓平、钱庆国、范翼欣出席了研讨会。

从“神一”到“神十”,十战十捷,十全十美,靠的是什么?青年军旅作家赵雁通过她的新作《中国飞天梦》为我们找到了答案。这部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作纬,循着中国航天事业重大事件的发展脉络,以启梦、追梦、圆梦、铸梦、砺梦、梦之魂、梦之魄、梦之美等十二章,全景式地反映描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神一”到“神十”的艰苦飞天历程,披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披坚执锐的追梦过程,刻画出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难、奋发图强、激流勇进的精神面貌,展示了广大科研人员默默献身航天事业的高尚情怀,再现了鲜为人知的一线岗位技术人员奋斗中国梦的感人故事。作者赵雁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队伍中的一员,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航二代”。她的父母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创业者,她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与航天工作朝夕相伴12年的她,用其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忠实记录下身边默默无闻的航天人的只言片语,梳理描摹了一幅中国飞天梦的华彩篇章。

与会评论家认为,《中国飞天梦》抓住了一个巨大的逻辑线索,那就是中国航天人的理想、奉献和执着。赵雁找到了她的切入点,不仅仅只是把目光聚集在万人瞩目的英雄航天员身上,而是将她的笔触在人性最柔软的地方一点点探入,她写人物的亲情友情爱情,写航天城里人们婚姻的疏离和坚守,写父辈的梦想和子一代的圆梦。她要告诉读者,托起神舟飞向太空的,不仅有实验室里日夜与键盘、纸笔相伴的描绘蓝图的手,更有在家里日夜与锅碗瓢盆亲密接触操持家务的手,幕后英雄们的耕耘和奉献是平凡的,却也是伟大的。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像赵雁这航天类作品出现在文坛上,确有推陈出新之感,令人注目。这类作品,不仅仅是将载人航天这一高深莫测的科学架构,用了文学的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更难能可贵是,这类作品对科学思维比较贫弱的国人来说,还有一种穿壁引光的作用,在当今的文学创作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飞天梦》,赵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1版,定价35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