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惆怅,许多人总会想起纳兰性德的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来。这句读起来就让人惆怅百转的名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惆怅客》,该词全文如下: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人。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读这首词,我总会想起另外一首词来,那就是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是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然而,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眼里,他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壮志,与赵构惧怕岳飞迎回父兄徽宗、钦宗而自己失去皇位的私心,是相互矛盾的。在岳飞取得朱仙镇大捷的时候,一日之间受到十二道金牌,严令他退兵,从而使他的“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我一直认为,纳兰的《浣溪沙》是向岳飞的《小重山》的致敬之作。也许,纳兰性德是读着岳飞的《小重山》有感,才写下《浣溪沙》的。
在《浣溪沙》的上阕里,“已三更”、“月胧明”等,都与岳飞《小重山》上阕相同,足以说明,纳兰性德对于岳飞的词很熟悉、很崇拜。而《浣溪沙》的下阕,则是抒发了对岳飞心情的理解。一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不仅仅说的是自己,还描写了岳飞的感情。“知君何事泪纵横”,这里的“君”是指谁呢?应该就是岳飞。
比岳飞晚几百年的纳兰性德,生活于清朝前期满汉融合的时代,他的父亲明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相,他本人也年轻时就显现出盖世才华,名满天下。但是,康熙皇帝忌惮纳兰父子一个位高权重,一个才华横溢,怕纳兰性德踏入朝堂,父子二人动摇爱新觉罗家族的皇权地位,就封他为御前带刀护卫,类似侍从副官的角色,明里恩宠无比,实际上是当了人质,遏制了纳兰性德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纳兰性德与岳飞的共同点,都是有逸世的才华、远大的志向,但是都与皇帝的心思相矛盾。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是根本就不许他们去用武,于是,他们都非常非常的惆怅,纳兰性德肯定很理解岳飞吟诵《小重山》时的心情。“断肠声里忆平生”,是说岳飞在回忆自己的平生,也是纳兰性德在预见自己的平生。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被害,而纳兰性德,在三十出头时,也郁郁而终。他们都是人间的惆怅客啊!
穿越历史几百年的时空,我们彷佛看到纳兰性德,看到岳飞,似乎听到纳兰性德望着岳飞,满怀深情地吟诵起“人生若只如初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