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生活(虚构类小品)连载之五
(2009-08-10 20:03:43)
标签:
编辑文化 |
分类: 小说诗文 |
(五)
王教授、马经理在聊天。
马经理:昨天我看了一个电视连续剧,叫《何处是我家》,里面有个情节特别有意思,是和出版社有关的。
王教授:什么情节?
马经理:里面的男主人公秦越写了一本书要出版,可出版社说他的书太学术,让他出三万块钱,才能给他出。这哥们还挺傲气,说让出钱就不出了。他的第二个老婆叶天锦特别爱他,就偷偷给了出版社三万,请他们给秦越出书。过了写日子,出版社说上次核算错了,还要加两万。气得叶天锦不得不就范,过后大骂出版社里的“无赖编辑”。
王教授奇怪地看着马经理:老马,你觉得好笑?这可是骂我们出版界的。看来这个剧组里一定有人出过书,而且对出版社有偏见。
马经理急忙换了严肃的表情:就是,他妈的,这是拿咱们开涮呢。
于作家上。
于作家:王教授。噢,马经理也在。
王教授:于作家,有什么事吗?
于作家:有一位专家要出版一部专业书,内容很好但比较学术。我看达到出版的水平,但发行上肯定不会太理想。可以考虑按自费书出版。我想先报选题,你看……
王教授:内容上你把关就行。估计印多少?
于作家:一千吧。
王教授:实际成本大概呢?
于作家:三万。
马经理:三万,真巧。
于作家:什么真巧?
马经理:噢,噢,我说别的。
王教授:那就让作者出五万吧。
马经理哈哈大笑,说:咱们也是无赖编辑啦。
于作家气愤地:马经理,你说清楚些,谁是无赖编辑?
马经理急忙说:我不是说你。
王教授:那就是说我吗?
马经理急赤白脸:不不,谁也没说。
于作家:神经病。
说完,下。
王教授:马经理,这自费书就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在图书市场可能不好发行,但作者确实因为评职称或总结自己研究成果,而自愿自掏腰包出出版费出版的书。自费书的书号是国际标准书号,与一般的市场书内有区别,只是作者自费出版,自己发行。
马经理:那为什么成本三万要五万呢?
王教授:马经理,我国的出版行业现在还是属于垄断产业,出版社是专业队伍。出书除了要有社会效益,还要有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行业的良性运转。市场书在保证质量外,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自费书如果成本是三万,就让作者出三万,出版社的工作就是学雷锋义务劳动了。
马经理:对啊,这不是白干了吗?白干的事情咱们不能干。
王教授:所以,在成本之外适当收取一部分费用,是出版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再说,自费书是有定价的,如果作者自己能发行好了,书卖出去不但能收回以前出的,还有的能有赚头。别人不懂,说我们是无赖,我们可以不管,因为这是行业的行规。但你不要这么说。
马经理一拍脑袋:对啊。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怎么忘了无利不做这句商业格言了呢?对对对,干脆,我让于作家让作者加到六万,我们再多赚一万。
王教授:两万是时下约定俗成的,你加一万,不怕被人称为无赖编辑吗?
马经理:不怕,我开窍了。如果谁找我出自费书,我不赚四万我不姓马。俗话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吗。
王教授无奈地: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