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据科学家研究,孩子经常和父亲在一起,可以增加将来成功的机会。该研究说,孩子从父亲的身上,可以学到乐观、自信的气质,以及豁达干练的处世能力,这是情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注:请孩子的妈妈们一不要嫉妒,二不要以此作为少干家务的依据。)
由此,我想,一个新好男人,培养良好的气质,对自己,对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古人大概没有气质这一说法,但是有一个类似的词,相。比如说,某人有富贵相,某人是文士相,某人雄赳赳有武夫之相等。
一个人有许多秉性是天生的,但气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即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也不认为“相”是先天的、不变的。有句话叫“相由心生”,可以解释为外在是内在的反映。
过去有看相的人,凭一个人的气质就能说出一些很贴近本人身份的话。连迷信的说法中也常提起相的转化。有个很著名的故事,从前有个叫孙叔敖的人,少时,一天一个看相的人说他有夭折之相,他在回家路上见到了一条两头蛇,他想,听人说见两头蛇的人会死,既然看相的人说我有夭折之相,我见到两头蛇也会死,干脆就把它打死吧,免得别人再看见它受害,反正我都是死。于是,孙叔敖就打死了那条两头蛇。回家后,他向母亲说了自己打死两头蛇的经过,同时说了看相者的言语,向母亲诀别。但母亲说,你打死两头蛇是为了别人着想,老天会保佑你的。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夭折,反而位至楚国令尹(国相)之位。这就是善良改变命运的故事。
气质的培养,大抵与一个人的学识相联系的,学识深或者在某个环境、行业、职业待的年头久了,自然而然会把某些特有的东西通过你的气质表现出来。贵族气质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培养,文人气质也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熏陶,行伍气质要有严格而漫长的部队生活的磨练,学者气质必须经过多年的研究生活,等等。
但人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我所说的新好男人,外延是所有的男同胞,只要他有向新向好之心。事业有成的男人也可,平常人家的男人也可,即便你是一个没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的文盲,只要有爱学好学向善之心,都可以成为新好男人。
所以,气质培养的基础是保持自己的自信心、自强意志、乐观精神,我过去的一个邻居大哥,叫四儿,是拉平板车运垃圾的,他见到所有认识的人都仰起头,真诚地打招呼,使我很敬佩他,觉得他穷而有气质。而另一个认识的人,很会钻营,被领导提拔到领导岗位,但大家都不拿他当回事,他自己也感到灰溜溜的,学问虽然不错,但看起来总是鬼鬼祟祟的,气质也显得不正。相由心生,这里的两个例子很说明问题。
你心正、你自信、你乐观,你就会显出高尚、高贵、让人亲近的气质。让孩子从你身上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和外在表现。良好的气质,也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如果你问痞子的气质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痞子应该是反对气质说的,痞子有的,是习气,就是痞里痞气。
见贤思齐,多读书学习,多亲近贤者,就可以拥有你自己的气质,良好的气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