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发现秦陵兵马俑记实故事(组图)
能量/原创/不得翻版转摘
从华清池出来,已是下午1时,在我们乘车去饭店的路上,导游给我们讲兵马佣发现者带有传奇色彩的记实故事。
1974年2月,西安临潼县(现在是西安市的临潼区)的下河村西杨组(当时叫下河大队西杨小队)闹旱灾,可是村里没有人敢去挖井,其原因是怕触犯了风水。村中有一户十分老实的人家,户主叫杨志发,村长(当时叫队长)劝他去挖井,说西杨村地下宝藏很多,如果打井挖出水来就给他工钱,要是挖出宝来就归他各人所有。他信以为真,就拿着工具去了。他在距秦皇陵东侧1、5公里处画了一个圈,就开始挖井,一个月后,井挖到一定的深度出水了,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赶紧找村里人帮忙,杨志发在井上支好架子,有胆大的年轻人腰系绳子,带着稿头下去查看。在挖井底时稿头像是被石头碰了一下,他认真的看一下,好象是一个陶土罐子,他就慢慢的接着挖,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大家听到后非常害怕,都被吓跑了。村里人都说是杨志发把龙脉挖断了,要把他赶出村去。他怕在村里再也住不下去了,将挖到的俑头和陶片装了两个架子车,星夜拉到县里,交给县文化馆。馆长的确是位专家,他仔细看过之后,判断是二千多年前的文物,喜不自胜,立即收下文物。为了答谢这位农民,他摸遍全身,拿出他当月的全部工资三十多元人民币,交给杨志发。(这在当时相当于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1998年,作为在职总统的克林顿来华访问,他首先在西安落脚,并参观了兵马俑。此前,有很多国际、国内的要人前来参观,但没有一个提出要见一见兵马俑的发现人的。那是下河村一个很普通的老农,他发现兵马俑也不过出于偶然,有什么好见的。然而克林顿却把杨志发当成了名星来追,说一定要见一见这位了不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陕西省有关方面火速请来杨志发,让他穿上新衣服去见克林顿。别说,克林顿真具有追星族的“素养”,他一见老农杨志发,就请他为自己签名。杨志发大字不识,平生更没见过这么庞大的官方场面,秘书把他的名字写好放在他面前,意思是让杨开颜照着笔划把字画下来,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杨开颜粗壮的大手费劲的拿着笔,颤抖的在他名字的旁边画了圆不圆,方不方的三个似图非图的圈圈,克林顿小心的把杨开颜的签名拿在手上说:中国农民了不起,签名字都是甲骨文。
从此,杨志发的命运自他发现兵马俑的二十四年后,终于有了重大转折。杨志发出名了,应接待来宾的需要,西安旅游局专门聘请了精通书法的教授教杨志发练了几个月的书法,每逢重要团体来访,杨志发出面接访并签名,如今他的签名已是萧洒自如了。接着,杨志发被任命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高达八千元人民币。据说,年逾七十的杨志发如每月在馆内坐馆十天,为中外游客签名,还可另得五千元津贴。
导游讲到这,刚好饭店也到了,我们发现,在我们就餐饭店的对面,就是秦始皇陵博物馆的大门。

饭后我们进馆参观,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杨志发老先生,要不然我一定要留下他的签名给网友看。庆幸的是我一眼看到杨志发老先生挖井旧址,并把它拍下来给大家开开眼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