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震
黄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04
  • 关注人气:8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贷业谋“规范化”

(2013-03-25 22:50:47)
标签:

信用记录

p2p

规范

黄震

财经

分类: 金融经济

http://roll.sohu.com/20130325/n370144730.shtml

由于民间借贷机构无法查询央行的征信系统,因此建立一套民间个人信用系统的呼声渐起,但具体操作仍有一定的困难

  导报记者 赵婷 济南报道

  日前,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酝酿将网贷“黑名单”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此举引发网络借贷各平台对行业征信体系建设的期待。一旦对接成功,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下称“P2P”)或将迎来重大转折。

  “如果陆金所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系统的数据,做到规范、标准、科学,开展试点合作有一定的可能性。”21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P2P将迎来行业洗牌,加盟经营和连锁经营等新特点的出现将给该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对接央行征信系统

  “由于民间借贷机构无法查询央行的征信系统,因此建立一套民间个人信用系统的呼声渐起,但具体操作仍有一定的困难。”黄震表示,当前小范围进行资源互换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公布“黑名单”。

  导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游离在监管的灰色地带,网络借贷平台一直无法对接央行的征信系统,既不能直接进入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也不能将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纳入征信系统。这就导致民间借贷缺乏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体系,P2P本身信息不透明,外界很难得知确切的违约率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曝光借贷信用“黑名单” 成为P2P平台使用较为频繁的方式。

  据介绍,去年刚成立的P2P联盟SISA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就联盟内的10家P2P机构已经达成了一致,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专门制作一套系统,这项计划年内将有望得以实现。

  “我们的第一步就是把逾期90天不还的"黑名单"先行公布,这些"榜上有名" 者将不能再和这10家企业进行交易。这些将在年内实现。”上述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方面也尝试和央行征信系统对接。“如果能够进入央行征信系统,欠款人就会在商业银行系统遭遇严厉的信用惩罚,例如买房无法申请贷款,信用卡可能被停用等,这比公布"黑名单"更切实有效。”

  规范发展是必然趋势

  “P2P平台的规范化发展是中国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希望所在。”黄震对这一新生行业充满期待。但是P2P平台的规范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以及自身征信体系的完善,这是管控风险的前提。

  “我们也一直在呼吁希望这个行业里的各家机构都可以共享自己建立的"黑名单",这将是完善整个行业征信体系的重要一步。”陆金所高级品牌经理刘婕表示,按照设想,这份“黑名单”是能和央行征信体系的“黑名单”互补的,这也将是打通民间借贷和行业借贷的一项有效措施。

  在黄震看来,现在P2P是各自为战,能否完善行业征信体系,还取决于这些机构对数据的共享程度。

  “央行现在的确正在研究征信系统跟民间借贷的对接问题,也在跟一些地区开展合作,进行数据交换。”黄震表示。在他看来,如果陆金所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系统数据,做到规范、标准、科学,展开试点合作也是有可能的。

  行业整合开启

  “如果继续这种宽松的政策环境,以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预计过个三五年能成长出几家巨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P2P平台,比如通过连锁加盟的方式,与本轮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合作,并且与资本市场相结合,拿到钱做进一步的扩张。”对于P2P平台的后续发展,黄震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黄震认为,洗牌之后,一些巨型的、有实力的网贷公司或许将兼并一些中小型网贷公司,并且,专注做平台的P2P公司将引进和培育一批金融服务机构进行合作,链接行业的上下游,优化产业链,形成一个巨大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

  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线上和线下P2P模式的小额信贷服务公司已达2000家,经过发展淘汰,最终能有多少家存活,都将是个未知数。

  在黄震看来,2013年是行业洗牌的一年,会有更多的P2P平台加入,也会有很多经营不善倒闭停业,还会有一些相互兼并整合的行为。现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就是各地会出现更多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未来发展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信用危机会是P2P网贷平台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网贷公司一定要专注做平台,坚持不非法集资、不直接放贷、不提供担保。”黄震对导报记者表示。

  作者:赵婷来源经济导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