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天,窗外寒风凛冽,最低气温在零下5度。虽然连日感冒咳嗽,已经有些弱不禁风了,但为了兑现自己上周给法学院的承诺,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我还是上午八点多就赶到学校,参加中财法学院2007级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我所在的这一组共有十二篇开题报告,同学们的选题非常新颖,注意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和世界法学研究的最新潮流,其中有关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碳排放等新领域新问题的论文就多达八篇,其他四篇也各有特点。为了提高报告和答辩的效率,遵循本组论文选题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答辩委员会的组长,我按照选题的主题分类对答辩人顺序重新进行排序,先集中让有关碳排放法律问题的同学进行报告和答辩。这次很高兴地与法学院的两位老师合作,按照计划的时间安排,较为顺利完成了十二位同学的开题答辩工作。
答辩结束之后,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选题富有新意,同时,也针对同学们在开题报告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答辩组老师们的共同意见进行了简短总结,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论文的题目要更加简洁明了、主题突出并特色鲜明。有些同学的题目文字太长有些绕口,有些同学试图在一篇文章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有些同学的题目一看就像经济学论文。建议大家好好提炼题目名称,让人一看就确信是一篇法学论文,且讨论的主题要集中。题目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提纲要与题目相吻合,标题和内容要一致,做到题文一致。有些同学没有牢牢扣住核心命题展开进行文章框架设计,内容有些枝蔓游离,甚至文不对题,有些同学提纲中的二级标题与一级标题不衔接吻合,没有注意各个二级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各个部分要凝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第三,做研究一定要充分了解本领域和本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及其不足。很多同学用问题的现状替代了对于问题的研究现状,对于前行研究缺乏全面准确的把握,也没有充分认清已有研究的特点、趋势和不足,因而看不到自己研究的创新空间,找不到自己论文的突破口。
第四,主要参考文献一定要占有核心文献和基本文献,标注要符合学术规范。一些同学对于论文设计领域或问题的核心文献都没有列为参考文献,一些同学的论文涉及国外法律问题却没有举出一篇外文文献,有些同学列了一堆文献名称,却连作者、发表刊物或出版社都没有列出,这些都属于学术研究的中的硬伤。
第五,要理解和满足开题报告撰写说明的要求,法学院对于法律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是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教训形成的一套规范,如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目标、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等等,这次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提及。请同学们对照撰写说明的全部要求,完善自己开题报告中的缺失部分。
我连夜将白天的发言整理出来,希望以上建议对于以后的法律硕士选题和答辩能够有所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