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数字100全域数据洞察
数字100全域数据洞察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17
  • 关注人气:48,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尔模式未必适合其他企业

(2012-03-04 08:52:03)
标签:

郑直

广东

海尔集团

末位淘汰制

市场研究

分类: 在线调研

海尔模式未必适合其他企业

 

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6位副总裁由于没有完成年初既定业绩目标而被免职。这则轰动的消息引发了外界对于海尔集团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强烈关注。

排名在前10%的员工会被奖励、升职,排名在后10%的员工会被降级或免职,如果连续3次考核都排名在后10%,那就要辞职或者转岗。这种“10/10淘汰制度”在海尔集团内部员工们看来,合理吗?

目前社会相关人士认为“末位淘汰制”是没有人情味、影响企业内部和谐的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院学术咨询中心副主任甄源泰则认为,管理企业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性”——企业对员工的基本尊重,而不是“人情”。而且,目前很多企业中的“人情”实际上也是很多背后利益在起作用。

当然,对于海尔集团一口气对6位副总裁免除职位的“大手笔”,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有强硬的底气去效仿的。

甄源泰认为,海尔集团之所以敢一下子免除这么多副总裁的职位,肯定是内部人才济济,具有成熟的组织、企业文化等。而其他企业能否效仿海尔集团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变动,就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组织成熟程度等实际情况来定。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研究总监郑直认为,对于海尔集团这样的巨型企业,末位淘汰制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商业的世界中,评价高管的标准除了业绩,还是业绩。高管不同于普通员工,聘书就是军令状,完成不了业绩自然要“军法处置”。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对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职业经理人的调研中发现,业绩与经验是大型企业聘用高管的“底限”(不具备这些素质则一切免谈),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看重的是品德、潜力、学习能力。换句话说,高管不具有可塑性,高管是用来获取业绩的,业绩不理想,就有充分的理由换掉。

郑直强调,但需要注意的是,海尔集团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去年末的调查数据表明,企业选拔人才依然最看重经验,但责任感、进取精神、诚信等个人品质越来越重要。因此,只采用业绩单一指标进行考核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指标进行综合的考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