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赵易沪市基民基金公司 |
分类: 金融理财 |
2011基民投资:理想很丰满
从2011年排名来看,众多基金比的是谁赔得少,而非赚得多。对于基民来说,2011年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差巨大。
数字100调查显示:仅一成余投资者在2011年投资基金盈利
安全稳妥,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最大理由。数字100的调查结果显示:53.2%的投资者希望稳健投资,期望获得高于存款的收益,不希望亏本,这部分投资者主要是不希望钱放在银行里贬值,只要收益高于存款利息就好,关键就是要稳定,不要亏本。
但是从2011年排名来看,众多基金比的是谁赔得少,而非赚得多。对于基民来说,2011年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差巨大,套用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经历,老基民陈阿姨直叹气道:"基金经理的炒股能力真不咋样,大盘跌多少,我的基金也跌多少。本想着赚个稳当钱,哪知一样烦心啊。"2003年,因为股票帐户接连下跌,陈阿姨撤离股市,转身买入基金,"我不懂股票,都是听消息炒股,有个君安证券的朋友劝我说不如买点基金,省心省力,水平也比自己高。"接下来几年,基金的表现让陈阿姨非常满意,于是她不断增加投入。
2011年初,在沪市2800点左右,陈阿姨从银行中转出10万,加仓一支偏股型股票,基金帐户共有三十万左右。陈阿姨说:"当时想着股市点位不高,机会可能更多。"但是一年结束时,陈阿姨打开帐户一查:亏了18%。
陈阿姨后悔没有买债券型基金,那样至少可以少亏点。因为从2011年年末基金排名看,偏股型基金全线亏损,是最"霉"的基金品种。"你看,不说偏股的,即便是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的'东方龙'还亏了四五个点呢。"不同于赵阿姨的老资格,在某私立中学教书的赵易,自称经过理智思考后,才在2011年加入基民队伍。在成为基民之前,赵易翻阅了大量资料,并最终选择了"指数基金+定投"这一思路。
赵易说:"大量实证研究都证明了指数基金能够战胜基金经理,我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定投下去。"赵易的投资思路,还受到哥哥的"影响"。2007年时,在外企任职技术总监的哥哥拿出数年积蓄投入股市,最高时盈利近百万,随后一年利润全部回吐,不甘心的哥哥又转战期货,赔掉了大部分本金。哥哥的教训在前,赵易觉得理财还是稳健一点好。
2011年8月,在沪市2500点附件,赵易开始了定投之路。他笑称自己:"低点入市,赢在起点。"尽管早有"低点之后仍有更低"的心理准备,在看到沪市继续下跌了300余点时,赵易仍然感到吃惊。到2011年年底,他的帐户上已经累计投入1.5万,亏损,亏损1000多元,"我感觉大盘跌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每个月会多投入一些,可以摊低成本嘛。不过心里也打鼓,有人说还会见1664点。理论与理智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不管新基民还是老基民,今年的收成都是"养鸡不成蚀把米"。陈阿姨抱怨说:"辛苦工作一年,全都贡献给基金公司了。"据陈阿姨介绍,她在某国企工会工作,月工资五千余元,一年的收入正好抵消了基金亏损额。
亏损,在2011年基民中是普遍现象。据数字100调查,2011年,在对2011年基金投资盈利情况调查中,仅仅有13.8%的投资者盈利,大多数人亏损其中亏损10%以内的投资者有24.2%;亏损10%-20%的投资者有21.9%,亏损20%以上的投资者占13.2%。
对于基金,陈阿姨的最新心得是:买基金,是让别人帮自己把钱炒得越来越少,买股票,则是自个儿把钱炒得越来越少,结果都是越来越少。
链接:基民的期盼
链接:2012年基民的操作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