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市场趋于成熟 针对性营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
市场研究信用卡市场营销行为汤雪梅数字100杂谈 |
分类: 市场研究 |
信用卡市场趋于成熟,针对性营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信用卡逐渐渗入到千家万户,已成为年轻人最为重要的消费工具之一,一个新问世的信用卡品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出自己的辨识度、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是每家银行发卡之初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各家银行在这场信用卡大战中,面对信用卡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产品功能和服务方面都在不断的谋求着创新。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敢问路在何方?
作为专业调研机构的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董事长汤雪梅女士,在金融界举办的首届中国信用卡高峰圆桌论坛上,针对“信用卡风险控制与规模管理”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很多的银行都已经在进行一种平衡,就是说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追求规模,不追求风险,也不会像一开始那样只看重风险,不看重规模,现在已经平衡了。就我个人的观点,包括我们数字100公司做的调查来看,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用特别的担心,这里面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刷卡的频率,实际上是两极分化,有一些人刷卡的频率非常高,有18%的人每月刷卡超过了10次,也有17%的人每月刷卡只有3次,这可以看出来刷卡的频率还有很多的空间,或者是说这个事情还没有那么严重。
第二个是还款习惯。95.2%的人都会在免息期还款,还有71.9%的人都是体现还款,这个风险我觉得也不用太担心。
第三个是刷卡金额。大部分的人是在2000元以内,平均工资比这个高,因此是有还款能力的。在中国基于这样的一个消费习惯,现在的风险其实没有到那么大,或者是说并没有那么大,同时由于我们卡的设计比较保守,比如说信用卡还有密码,还有30%的提现的比例等等,所以说对于信用卡的风险还不需要那么的担心,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的。
我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在过去银行是把信用卡当成一个产品,是从这个卡上去赚钱。现在很多银行是把卡背后的人群,客户资源当做盈利的出发点了,银行卡就成为一个渠道了,就跟一个超市一样,银行卡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是从用户群上赚钱,而不是从银行的产品上赚钱,这是根本的出发点。
我们跟很多的银行都有一些合作,发现有很多的创新的营销行为能够证明第三种盈利模式的增长趋势。比如说我们跟招行合作,探索做一个网络社区,把这些人群用社区的模式活跃起来,你经营的是人群,而不是经营的信用卡,信用卡只是一个联系手段而已。这样的话可盈利的地方就多了,可以对这些人群进行广告营销,对这些人群进行产品的推介行为,对这些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营销行为,比如说以前的消费行为可以表明今后可以消费某些产品,所有这些都是基于客户为导向,已经跨越了银行的固有的传统了,去做一个拥有客户资源的终端渠道。
在对帐单上投放广告,从广告上去盈利,刚才我们说网络社区里面的针对性营销,今后的网络行为都是针对性的营销行为,你是拥有客户最真实的,对这些历史记录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行针对性的营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我认为这个在银行未来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