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世纪114 第一章 关于鲁昭公的复国问题
(2010-07-26 17:18:16)
标签:
赵鞅晋阳城晋顷公鲁昭公鲁国董安于文化 |
分类: 小说、故事 |
第一章 关于鲁昭公的复国问题
前文说到赵简子铸刑鼎,受到了晋国士大夫和百姓的指责,火冒三丈,一怒之下要命人砸烂刑鼎。董安于、周舍忙说道:“主公不可!”
赵简子怒不可遏:“我受奸人愚弄,遭国人指责。刑鼎是我所造,我现在就砸了那鼎,如何不可?”
周舍说道:“鼎上刻有范宣子的刑律条文,范士鞅视若珍宝,主公若砸了此鼎,他岂能善罢甘休。范士鞅此人贪财贪权,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且心狠手辣。他曾经奉命出使鲁国,大肆索要财物不说,且蛮横地要求鲁国的君臣给他贡奉十一牢的待遇,当时的叔孙诺敢怒不敢言,也只好给他了十一牢的牺牲。都说他范氏贪婪暴虐太过,注定要灭亡的。现在只是时候不到罢了,主公犯不着因一个鼎和这样的小人过不去!”
周礼规定:一牛一猪一羊为之一牢,天子地位最高为十二牢。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皆有定数,像范士鞅出使鲁国,他本人是子爵,给他贡奉牺牲七牢,待遇已经很高了。他自抬身价,蛮横地索要十一牢。对此,激起了鲁国士大夫极其愤慨。
周舍见赵简子怒气逐渐平息,面色平和,就继续分析道:“魏舒将祁氏之田和羊舌氏之田划分为十个县,没有任命范氏、中行氏两家族的人,已经得罪了了他们。范士鞅此次让你铸刑鼎,其目的就是将范宣子的过了时的刑文,替代国家的刑律。表面上看,主公你受到了愚弄,实际上是执政长官的权威受到了极大轻视和削弱,国君的核心地位也受到了削弱。国君不被尊重,执政长官不被重视,国君和执政者都要受到刑鼎的监视,没了尊卑,岂不是没了秩序,国家岂不乱套。主公,我觉得范士鞅保媒,将荀寅的姐姐嫁给赵胜,目的是为了拉拢赵胜,分化我们赵氏一族,主公要当心啊。”
赵简子惊讶地说道:“哦,范士鞅这个老匹夫真是阴险毒辣啊。不过我赵鞅乃是赵氏一族的大宗主,谅他赵胜不会做出违背宗族的事情吧。”
董安于也说道:“周舍之言是也,主公要多亲近本族之弟,特别是旁支赵姓子弟,防止他们被人利用啊。”
“嗯,我知道了。鲁国的亡臣子家子前些时间求我向魏舒和国君进言,帮助他们君臣复国,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赵简子忽然问道。
董安于说道:“主公还是不管的好。一则,鲁昭公姬稠百姓不爱啊,当时季孙意如遭公族攻打,要求公审不可,自囚于费地也不可,要求流亡于诸侯也不可,不仅仅是叔孙、孟孙两家起兵声援季孙,听说鲁国的老百姓也手执棍棒驱赶他们呢。这且不说,齐景公为姬稠复国而起兵伐鲁,鲁国的成大夫以及将士作战甚是勇猛,大败齐军,这是为何?季孙一家在鲁国百姓心中地位很高啊,我听说季孙意如的父亲和祖父两代,都非常俭省,整日是粗饭麻衣,常常接济百姓。鲁国国君呢,却聚敛无度,挥霍无度。二则,季孙一族给范士鞅送去了大量财宝,范氏要力保季孙。上次宋、卫两国使臣来恳求国君帮助鲁君复国,国君尚未开口,就遭到了范士鞅的厉声喝斥。因此,以臣来看,主公应把精力放在本族事物上,还是不管的好。”
忽然赵简子说道:“这几日,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赵氏一族没有一个像样的城池,假若我们赵氏被人攻击,却无险可守,无城可依。范氏、中行氏的势力都很大,一旦他们向我们下手,我们岂不遭殃。我觉得本族首要的任务,是勘察地形,立即筑城。董安于,你一向办事老成,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吧。”
董安于受命之后,立即带人出发,对赵氏封地所有的地方进行勘察。他们来到了晋都绛城之北的大原,见此地左吕梁,右依太行,两山高耸,地势险要,且有汾水流过,真是绝佳的建城之地。心中大喜,立即回去禀报给赵简子。赵简子听说之后,也十分高兴,骑着马来到大原进行勘察,见太行、吕梁夹峙而立,若两条蛟龙蜿蜒起伏;中有汾水淌过,南有晋水环绕,河水清澈,草木丰美,艳阳高照,万木葱茏,郁郁有王者之气。不禁心中大喜,脱口说道:“晋城之阳,晋之太阳,我们就在此地筑城,城名晋阳!”
周舍等人纷纷上前贺喜,得此佳城。赵简子当即命令董安于负责筑造晋阳城,抽调工匠和奴隶来到此地,上山采石伐木,点火支灶。工匠们伐木的伐木,采石的采石,运水的运水,冶炼的冶炼,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董安于绘成草图,经赵简子审核钤印之后,开始破头动工。命涉佗、成何二人为监工,日夜巡视期间督促工程进度。为了将晋阳城筑造的坚不可破,集居住生活与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城堡。该城不仅占地面积大,超过了晋都绛城,而且它的主要特点是坚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根基下得深,地基深达丈许,将开凿而成大小如一的巨石,砌到下面,每块巨石间灌入石灰、糯米、粘土三种物料合成的泥浆,进行粘接;二是城墙高厚,城墙高达三丈,墙壁用夹板中间填以粘土、石灰、蒿苫等材料,反复夯实,厚达两尺,非常的牢固;三是宫墙的基础柱子皆用青铜浇铸而成,高大的城门上镶满了硕大的铁钉,城门搂和城墙上都用一尺长的青石砌就。晋阳城内不仅建有赵简子的宫殿,还有兵武库、铁器库、铜锡库、粮库等各种战略物资的仓库。晋阳城历时三年建造而成,董安于殉难后,他的继任者尹铎又历时一年,将城墙加高加厚,使它能够在后来晋阳大战时灌水三个月而不坏,经受住血与火的洗礼,为三国分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个晋阳城就是太原城的前身,一千年后它曾作为李渊、李世民起兵反隋的发源地,后来逐渐就以太原之名代替了原来的晋阳之名。董安于、尹铎以及赵简子、赵襄子,这些英雄人物将和晋阳城一样名垂青史!
转眼过了年头,见晋顷公病重,自己的事情没有着落,鲁昭公就动了回齐国的念头。自己的夫人,一干嫡系都在齐国,便动身回到了齐国。谁知前脚刚到郓城,齐景公的使者后脚就赶来了,开口称鲁昭公为‘主君’。齐使走后,子家子怒气冲冲地说道:“真是奇耻大辱啊,齐国的使臣竟称君上为主君。君上乃是堂堂一国之主,乃是公爵啊,怎么成了主君。齐国的君臣轻视君上啊。”鲁昭公红着脸说道:“那你说怎么办?”子家子等人纷纷劝他回晋国,于是他们乘车又回到了晋国的乾侯。
这年六月,晋顷公去世,其子姬午即位,是为晋定公。宋卫郑等各国诸侯纷纷前来吊唁,丧事整整忙了两个月。晋定公召集群臣说道:“鲁公已经来晋国这么长时间了,无日不请寡人让其复国,宋卫等国也恳请寡人,以盟主之命,出师帮助鲁公复国。众卿以为如何?”
魏舒说道:“晋乃是诸侯盟主,天下诸侯之所以归之如百溪入海,是因为晋能够主持正义、处事公正,能够平息纷争,共享太平。如今鲁公姬稠流亡于外长达六年,他也年仅五旬,正值暮年,思乡思国之心愈加炽烈。君上应当发兵护送他归国,以了他多年夙愿。”
下军将韩不信点头称是,中军佐荀跞正要随声附和,忽见范士鞅恶狠狠的眼光瞪了过来,忙将要说的话咽了回去。中行氏荀寅笑嘻嘻地看了荀跞一眼,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荀跞心中暗暗地骂了荀寅一句,见赵鞅正襟危坐,面无表情。不禁心中暗自佩服,人家年龄比自己小近二十多岁,却老成持重。赵武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假如我荀跞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儿子,智氏一族必能强大。我儿荀申才质平庸,只有寄希望孙儿智瑶身上了。别看智瑶年龄虽幼小,虽不是长子,却聪慧过人,且霸气十足。此儿类我,此儿胜我多矣,智氏一族必能在智瑶的手上发扬光大。
只听范献子范士鞅上前说道:“众大夫有的以为鲁公非诚信之君,有的以为季孙非信义之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微臣之见,君侯不若下令召见季孙意如。若召之不来,则是不臣之臣。然后大兵伐之,师出则有名矣!”
中行荀寅也忙说道:“范老大人此言是也,君侯身为盟主,应当先礼而后兵,方能服众。”
晋定公说道:“就依范卿所奏,谁可出使鲁国去招季孙?”
范士鞅向荀寅使了个眼色,荀寅会意,大声说道:“微臣愿往!”
晋定公闻言大喜,立即命人修书。荀寅领命之后,范士鞅为其送行,叮咛道:“你去告诉季孙意如,让他尽管放心地来,我必定使他不受半点委屈。”季孙意如得到保证之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晋国。他让家臣给晋国的六卿都送去了财宝,给范士鞅那份最为厚重。荀跞代表国君装模作样地质问道:“寡君使小臣荀跞斥问于你:何故驱逐国君?周有刑法规定:不侍奉自己的君主,是要灭族的。大人你好好想想吧。”说完之后,朝季孙意如挤了挤眼睛。
季孙意如赶忙换了身麻衣,赤着双脚,摘去朝冠跪在地上叩了三个头,将脸伏在地上说道:“侍奉国君,乃是臣的毕生心愿。臣不能侍奉国君,也不会逃避自己罪责的。国君若以臣季孙有罪,请自囚于费地,以等待君侯明察。假若国君能够念及臣先祖功绩,不绝季孙氏一脉,即使杀了臣,臣也无话可说。假若能够赦免臣的罪过,能够和臣一起回到鲁国,那更是臣的心愿。恳请贵使将罪臣的意思转告盟主,并致意敝国的国君。”
荀跞大为感动,忙将季孙意如扶了起来:“季孙大人有如此襟怀,则太好了。小臣就当个和事老,替你们君臣和息和息,如何?”
季孙意如笑道:“一切全凭范老大人和荀跞大人的裁伐。”
这天,季孙意如跟着荀跞来到了乾侯。见子家子在门口迎候,季孙意如忙上前拉着他的手说道:“请大人一定说服国君,跟我回国。只要君侯能够回去,微臣个人生死去留,全凭国君一句话。”
子家子感动地说道:“放心,大人有了这份忠心,我一定劝说国君复国。”他让季孙意如在偏厅等候,自己陪同荀跞走了进去。
季孙意如心乱如麻地侯在偏厅,望着窗外簌簌而落的黄叶,想着心思。秋风吹过枝头,吹过北方的原野。一只乌鸦停在屋脊上,忽然嘎嘎叫了两声,飞走不见了。实际上,来到晋国求国君回去,并非我季孙本意,要不是范老头拍着胸脯打保证,谁愿意来到这鬼地方。当然了,能这一次彻底解决了与国君的恩怨,则一了百了。哼哼,恐怕他姬稠未必敢回去。就是他愿意回去,他的那帮手下也不愿意让他回去。姬稠啊,姬稠,要不是老夫力保,你能当上鲁国的国君?我也没有篡逆,你怎么就看我不顺眼,郈昭伯、季公亥等人说啥,你全相信。你让公族们攻打我,结果怎么样?你让齐国出兵帮助你,结果怎么样?民心向背,不是很清楚了吗。假若你能跟我回去,那你最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宫里,别多管闲事。假若你愿意呆在晋国或齐国,悉听尊便,鲁国这几年不也挺好的嘛。过几年你驾鹤西游了,我再选一个国君,想当国君的公子多着呢。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里面一阵嚷嚷道:“季孙这个乱臣贼子,竟有脸来见国君。当日不是他带兵驱赶了国君?现在又猫哭耗子假慈悲。”“我出去呵斥他”“还呵斥什么,我出去将他一刀结果了,岂不更省事?”“对,杀了他,杀了他!”
只听荀跞喝道:“你们眼中还有没有国君,还有没有我们晋国?季孙意如乃是奉敝君之命前来拜见国君的,见于不见,全凭君侯一句话。季孙意如不敢逃死,敢于前来晋国,说明他心中有国君,心中有江山社稷。”他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敝国的意思,也是让君侯和季孙一起回到鲁国,请君侯三思。”
只听鲁昭公恨恨地说道:“感谢贵国和上使的美意。然寡人离开鲁国过黄河时,曾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过重誓,若再见季孙意如,有如此璧。”
好像是子家子的声音:“君上还是一起回去吧,若小愤尚不能忍,将会悔恨终生的。”
“即便是寡人愿意回去,众大夫以为如何?”
只听一片嚷嚷声:“季孙意如自杀谢罪了,我们就回去,国君就复国。否则,绝不会去!”
季孙意如闻听此言,惊慌起来。忽见荀跞气呼呼地捂住耳朵走了出来,边走边说道:“你们鲁国的事,小臣不管了。我这就回去禀报君上和范老大人。”他对迎上前来的季孙意如说道,“贵国君依然盛怒未息,大人暂且回去吧。”
荀跞和季孙意如走后,子家子又劝了鲁昭公半天。鲁昭公心中不免有点后悔了,后悔自己不应该将话说的那么绝。哪怕是先见一见季孙意如,听听他怎么说再决定也不迟啊,自己怎么那么莽撞和冲动啊。姬公为你们这些人,我知道你们也是为我好,可是你们能帮我复国吗。离开了鲁国,什么一国之君,什么士大夫,一切全是假的,一切全是虚的,谁还卖你的帐?季孙意如,假若你心中真的有我这个国君,应该不避生死冲进去,抱着我的腿,恳求我的原谅。我是一国之君,我是要脸面的,是有尊严的。难道你就不能求求我原谅你吗,说不定你一求我,我就和你回去了呢。姬公为啊,你们爱我也误我,你们爱国也误国啊。唉!哦,对了,齐国的姜杵臼、晏婴,晋国的赵鞅、魏舒、荀跞、范士鞅,还有鲁国的孔丘,你们不都是仁爱之人,不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吗,你们那个伸伸手,从中调停一下,我也就回去了。
就这样,鲁昭公在自责、愤恨、希冀、失望的煎熬中过着每一天,看着每天日落日出,大雁南来北往,草木的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希望之火升起了又熄灭,熄灭了又燃起。希望逐渐变成了失望,失望逐渐转化成了绝望。在次年的冬天,他在寒风中痛苦地闭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