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 [转载]【云南】秋色泸沽湖,天堂里的女儿国](//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静悄悄的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建水县城西13公里,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古村落整体格局,有着19世纪滇南乡村特色风貌与传统社会人文环境的原生态特点,是世界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珍贵遗产。

团山村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团山”是彝语“图手”,建水方言译为汉字“团山”,意思是有山有水有金有银,风光秀美的地方。明朝洪武年间,张氏族人自江西移居至此,与当地彝族和睦相处,随后形成了以张姓为主的汉族移民与土著彝族结合而形成的传统村落。

团山古村以拥有百余年的古民居建筑群而著称,村中现存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由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组成,体现了多民族聚居区所特有的汉彝结合的建筑文化特色。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多院落组合式青砖四合大院民居15座、寨门4座、寺庙3座、宗祠1座,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另有古井、寨墙、碉堡、公共活动场所等附属设施。古村民居大多是清末民初建成,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建筑样式在滇南民居中独具一格。

团山村在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村子不大。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村子背靠的山和面临的坝子都绿意融融。团山村以张姓为主,全村240户人家、877人中,张姓就有178户、677人。在这个静悄悄的小村子里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这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实属罕见。

在街上一走,你就会发现,云南的汉族无论在当地居住了多少代,总被人问及祖上从何而来,团山村也不例外。听说早年团山村并不存在,直到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一位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方成为巨族。

张福的到来一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观念,使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外为官、经商、开矿,依靠不断的创业实现资金的积累,最终修筑了一个个殷实的宅院,怡然自得地构建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城池。

团山村如今保留有东、南、北三座寨门,其中一座名为"锁翠楼",街道用大青石板铺就,各户人家气宇轩昂的大门是主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斗拱飞檐高高挑起指向云天。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

著名的张家农园是张氏后人张汉庭的私人住宅,为团山民居的主要代表,房屋建于清光绪31年,由一组一进院、一组二进院和花园祠堂组成。前院是花厅,院内铺青石板、置花台、青石水缸和花木;中院为家眷生活起居的主房,后院是长辈生活起居的正房。花园祠堂在大门左边,庭院宽敞,中间有水池,祠堂座落在十几级台阶的高台上,庄严典雅。如今祠堂的功能已变成了小学校的教室,祠堂的敞廊是孩子们课余嬉戏的好地方,陈年的祠堂里洋溢着生气。

团山民居各户人家的宅院筑得紧凑舒适,尤以梁棹窗棂间的精细木雕著称。木雕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都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相结合,面面俱到,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那份气派,埋藏着主人家发财之后对"儒雅"的崇尚。

除木雕、砖雕、石雕外,彩绘书画也是装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
这些诗词楹联大多是劝善说教之文:"大启万年新世界,恪遵百忍旧家声","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字里行间,蕴藏着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钟鸣鼎食的家族并不期望子孙碌碌无为地寄生。几百年来,张家16世一直以"百忍"作为家训,家风良好,子孙中好学上进的人很多。整个家族还以宽阔的胸襟造福于当地,捐资铺设村街路面,营造寨门,修缮庙宇,开凿大井解决饮源,以及建设"民安桥"等。

团山村现保存完好的汉族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有21座,它们都已经被编了门牌号,成为无数户人家共同拥有的家园。团山村的后人们就在这令人羡慕的老宅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年年迎候春燕的归来,因为这些燕子也把它们的家筑在了雕龙画凤的檐梁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