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顿、莫扎特【转载】

(2018-01-23 10:20:10)
标签:

历史

文化

娱乐

分类: 文艺走廊

                 海顿

海顿

1732——1809

Franz   Joseph  Haydn

 

    海顿写下了最欢快、最轻松愉悦的交响音乐。如果你事情不顺利,想听一首交响曲——一首恰如其分的短小的交响曲,正如海顿的创造——那么,去听海顿。他这样谈到作曲和作曲家:“既然上帝给了我一颗欢乐的心,她就会原谅我欢乐地侍奉她。”他实际上是一个孤独的人(也许他最亲密的朋友是比他年幼24岁的莫扎特),但他的精神和音乐都是乐观向上的。

    然而,如果就此下结论,说海顿欢悦轻快的交响曲反映了一种快活的轻浮,那对他是不公正的伤害。在半人半神般的前10名大师中没有轻浮者,(实际上,在排行榜上的50名中也没有),即使有的话,也一定不是这位伟大的天才。充满深沉宗教感的海顿能够、而且确实写下了悲剧性的紧张且强有力的音乐,他对古典音乐作曲及其继续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写作了104首交响曲,被称之“交响曲之父”,但更确切地说,是交响曲的重要发扬者而非开创者。他也是弦乐四重奏的准发明家——无疑是其形式的完善者,而且他至少是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教父。

海顿直到27岁才开始写作交响曲,而直到1772年创作了《第四十五号交响曲》,才被专家冠以“杰作”二字。当时他40岁,在埃斯泰哈齐宫廷担任乐长,并且大半生担任此职。《升f小调第四十五号交响曲》“告别”是至今仍时常上演的海顿最早的交响曲之一,而全部104首都已编目,甚至更早的一些都可以经常在古典音乐电台听到。一系列杰作的出现开始于1784年,海顿受巴黎之托写作两组交响曲,每组3首(第八十二号至八十七号)。随后是他最著名的在伦敦创作的两组交响曲,每组6首(第九十三号至一O四号〕,分别创作于他两次访问伦敦期间(1791一1795)。这些作品和莫扎特最好的交响曲,被视为贝多芬之前交响曲的巅峰。在伦敦创作的交响曲中,海顿将许多乐器放在一起——弦乐器、双簧管、巴松管、法国号、小号、长笛、鼓、竖笛。12首中的10首为两把长笛编谱,5首为竖笛编谱。

    但海顿的成就远远超出交响曲。

    伯格在他资料丰富、内容详尽的关于室内乐的著作中,收入了值得一提的海顿的36首弦乐四重奏——作于18世纪60年代早期到1799年。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包括83首弦乐四重奏,67首弦乐三重奏,31首钢琴三重奏,以及大量其他作品。

    专家们谈到他的四重奏的“形式的完美”,其“透明、简洁与清晰”,以及4件乐器各具个性而又深刻统一。他们说莫扎特从海顿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弦乐四重奏的东西——相反地,海顿也从这位年轻人身上获益匪浅。他们形容他的四重奏柔和、幽默、新鲜、优雅、迷人、洁净和机智——几乎无懈可击。

海顿有一个简单的生活信条:“善良勤奋,并不断地侍奉上帝。”身为作曲家,他成熟得很慢,直到40岁左右才写出伟大的音乐。舒伯特死于31岁,莫扎特35岁。如果他也英年早逝,历史上就不会有海顿了。他不是莫扎特、舒伯特或门德尔松那样的天纵之才,但他当然也不是其他人,尽管有许多人比他更接近于天才。

    在协奏曲领域,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包括《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以及大提琴、法国号和拨弦古钢琴的协奏曲。

    但是,尽管有这么多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三重奏,40多首钢琴奏鸣曲,20多部歌剧,还有许多弥撒曲和歌曲,海顿一些最美丽的音乐仍然来自于其他的体裁。

    海顿在1809年77岁时去世,直到将近70岁时才写下了被普遍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神剧《创世纪》。他创作神剧的动机部分来自对亨德尔的尊敬,后者的《弥赛亚》仍然无可争议地居神剧之首,同时还有其他一些近于颠峰之作的神剧。亨德尔死于1759年,当时27岁的海顿放弃了《创世纪》的手稿,后来又接受了它,作为音乐上和献给上帝的使命。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段体验:“我每天跪倒在地,乞求上帝赐予我力量,让我幸运地完成我的作品……我感到被宗教感所浸透,每当坐在钢琴之前,我都怀着渴望之情析祷上帝,使我能当之无愧地赞美她。”

    作为宗教崇拜的媒介,《创世纪》被一些人看成几乎与《弥赛亚》同一阵线。它被称为是一首有罕见的灵感和宗教感的庄严作品,反映了一个天才的声音。他在濒临死亡之际瞥见了另一更祟高的世界。一位批评家认为这首杰作中毫无弱点,没有任何一处可以删改。而为更多人接受的观点是它在某些部分是伟大的,有些部分则显得夸张。

   《创世纪》是如此的成功,海顿几乎不可避免地进行了第二次攻坚,创作了另一首出色的神剧《四季》。

    高级评论家们为海顿的大器晚成,更为他创作力的持续旺盛而深受鼓舞。1792年,63岁的海顿是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死去已有一年,贝多芬只有22岁,尚未创作出第一首交响曲。然而不仅海顿的两首神剧,还有他最好的钢琴作品,最受欢迎的弥撒曲以及最伟大的室内乐都尚未出现。只要想一想弦乐四重奏。今天公认他最好的弦乐四重奏是Op. 76的六首,完成于1797年1798年,当时他年近70。行家们钟爱的作品是Op. 76的第二号,d小调“五度”;第三号,C大调“皇帝”;第五号,D大调,常称为“广板”,其缓慢的进行是四重奏中最美的音乐。也有人更欣赏第四号,降B大调“日出”。但海顿还创作了许多动人的四重奏,比Op. 76更早的一些尤其不应忽视。像这样的指南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们几乎没有为使用者留下探寻更细小的道路的余地。例如,海顿创作了两首法国号协奏曲,第一首被音乐界认为与莫扎特著名的四首法国号协奏曲水准相当。排行榜上的每一位作曲家以及未收人的乐曲都有类似的独特过人之处,当我们集中于更伟大的成就时便将之完全忽略了。

    巴赫死于1750年,当时海顿年仅18岁;贝多芬的第一首交响曲写于1800年,距海顿之死9年。在这两个日期之间,音乐界发生了很多事,音乐风格大大改变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单弦律加和声的主音音乐成为潮流,取代了不同旋律同时交叉编织在一起的复调。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以及器乐协奏取代了弥撤曲、神剧、组曲、赋格和大协奏曲。音乐的中心曾是教堂,如今移至宫殿,以后又移至“公共”音乐会舞台。专家说音乐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更强调个性化,要求更多独立性,少一些程式化与僵硬感。非正统技术正在取代传统方式。海顿被认为是推动这场革命的第一个重要力量,贝多芬和舒伯特将之继续,又为仍然先进的浪漫时期所继承。在海顿整齐有序的音乐与从前的音乐之间的区别是意义重大的。

入门曲目

    1798年在维也纳首次上演、由海顿指挥的《创世纪》是人门曲目的首选,尽管它对于入门者来说略显庞大。序曲意在从混沌中刻画秩序,黑暗中显出光明,随后是完整的6天的创世纪故事,分3个部分讲述。“我一时冷得像冰,一时又热得像火。”作曲家谈到这首作品时说,“我不止一次地想我会大为烦恼。”也许正确的方法是早早地将这首作品收至手边,但开始时先听一些短的交响曲。

    另一方面,将作品分开来听是令人偷快的—有了CD就更加容易。你没有理由一次听完《创世纪》。

    在入门曲目的推荐上有一个始终存在的问题,即是选择最伟大的杰作,还是用短的、易于掌握的作品吸引听众。两首海顿最精美的交响曲听来都很轻松,程度也适中。一首是第九十四号,G大调“惊愕”,第二首是第一O四号,D大调“伦敦”(容易混淆的是,所有这些最后的交响曲都是海顿受演出经纪人沙洛蒙之邀两次访问英国所写,统称为“伦敦交响曲”。年长的海顿这时深受他年轻的朋友莫扎特的影响,后者帮助他完成了这12首最伟大的交响曲。这里我们很少作什么保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会喜爱这组交响曲的。

    我们还可以许诺,他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也会带给你享受。专家们似乎更中意《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D大调拨弦古钢琴协奏曲》Op. 21《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海顿录制最多、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它的慢乐章尤为著名(而另一首《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于60年代早期在布拉格被发现,受到音乐爱好者的欢呼,认为它是对海顿相对有限的大提琴作品的绝妙补充)。

    最后一首曲目可以从《六首弦乐四重奏》op. 7b中选择。奥地利国歌采用了Op. 76的第三号“皇帝”的第二乐章,第五号“广板”受许多人青睐,批评家认为第三号“五度”最为统一。我们的选择是第四号,降B大调“日出”。

海顿:入门必备

作品名称

交响曲:

    第九十四号,G大调,“惊愕”( Surprise )

    第一0四号,D大调,“伦敦”(London)

其他管弦乐作品:

    小号协奏曲,降E大调

室内乐作品:

  弦乐四重奏:

    Op. 76,  No· 4,降B大调,“日出”( Sunrise)

声乐作品:

  神剧:

    创世纪

海顿:热门排行

交响曲:

    第九十四号,G大调,“惊愕”

    第一00号,G大调,“军队”( Military )

    第一O一号,D大调,“时钟”( Clock j

    第一O三号,降E大调,“鼓声(Drum  Roll)

    第一O四号,D大调,“伦敦”

其他管弦乐作品:

    小号协奏曲,降E大调

室内乐作品:

  弦乐四重奏:

    Op. 76 , No. 3 , C大调,“皇帝”(Emperor)

    No. 4,降B大调,”日出”

声乐作品:

  神剧:

    创世纪

  宗教音乐:

    弥撒曲第七号,战争弥撒曲(Missain tempore helli)鼓声弥撒曲,( paukenmesse )

海顿:经典收藏

交响曲:

    第四十五号,升f小调,“告别”( Farewell )

    第九十二号,G大调,“牛津”( Oxford )

    第九十四号,G大调,“惊愕”

    第九十六号.D大调,“奇迹”( Miracle )

    第一00号,G大调,“军队”

    第一O一号,D大调,“时钟”

    第一O三号,降E大调,“鼓声”

    第一O四号,D大调,“伦教”

其他管弦乐作品:

    小号协奏曲,降E大调

    拨弦古俐琴协奏曲,D大调

    法国号协奏曲第一号,D大调

    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

室内乐作品:

  弦乐四重奏:

    Op.20, No.4, D大调

    No. 5 ,  f小调

    Op. 64 , No. 5 , D大调,“云雀”(Lark)

    Op. 76 ,  No. 2 , d小调,“五度”( Fifths)

    No. 3 , C大调,“皇帝”

    No. 4,降B大调,“日出”

    No. 5 , D大调,“广板”

独奏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共52首)

声乐作品:

  神剧:

    创世纪

    四季(Die  Jahreszeiten )

  宗教音乐:

    弥撒曲第一号,F大调,小弥撒曲

    弥撒曲第七号,战争弥撤曲

    圣母悼歌(Stabat  Mater),g小调


[转载]俄罗斯艺术家Alexei <wbr><wbr>Antonov花卉油画作品

莫扎特


莫扎特

1756——179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舒曼写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从描述的。譬如莫扎特的《C大调第四十一号交响曲》、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贝多芬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称他为音乐的基督。

    许多行家将《唐璜》视为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歌剧——而《魔笛》的支持者们宜称后者更佳。

    海顿将他描述为他所知的最好的作曲家。

    请读者准备好聆听另一些赞美之辞:

   ·在莫扎特的41首交响曲中,最后三首居于最伟大的15或20首交响曲之列,其他一些如第35, 36和38号被排在仅半步之后的位置,许多作家把第41号和贝多芬与海顿的几首并列为“顶尖五首”

   ·尽管他并非钢琴协奏曲的发明者,他却写下了27首,许多不仅被看成是他本人最好的器乐作品,而且在钢琴协奏曲领域也是不可逾越的(除贝多芬可与之媲美)。公认的杰作包括第十四号(K. 449 )、第十五号( K. 450 )、第十七号(K. 453 )、第十九号( K. 459)、第二十号(K. 466 )、第二十一号( K. 4671、第二十三号(K. 488 )、第二十四号(K. 491)和第二十五号( K, 503)等钢琴协奏曲(莫扎特作品的“K”编号出于克歇尔,他在19世纪60年代试图汇集莫扎特的全部600多首作品——作曲家生前少有发表,也没有编号,克歇尔按写作顺序进行编排)。

   ·在20多首弦乐四重奏中,题献给他的朋友和崇拜者海顿的六首——第十四号(K. 387)、第十五号(K. 421)、第十六号(K. 428)、第十七号( K. 458 ,“狩猎”)、第十八号(K. 464)和第十九号(K. 465 ,“不协和音”)—一被评论家描述为纯粹的美与宁静,是对室内乐的最高贡献。普遍认为这六首是最好的——除有些专家认为第二十一号(K. 575 )更好。职业音乐家们注意到作曲家的四重奏随其年龄渐长而表现出的区别。他们说在六首“海顿”四重奏中,他在海顿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胆的实验性风格——年长的大师海顿和他本人都从中得以借鉴。数年后为普鲁士王创作的包括第二十一号在内的另外三首较少创新,但更多优雅与成熟。这些说法都是主观的,但其底线则显而易见: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和他的所有音乐一样美妙绝伦,即使它们比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海顿的同类作品略逊一筹。

    ·在五重奏方面,莫扎特是名列第一,虽然尚有争议。他最著名的是《A大调竖笛与弦乐的五重奏》( K. 581),作于1789年,以及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弦乐五重奏:杰出的g小调(K. 516)和C大调(K. 515)。

    ·他本人钟爱的乐器是钢琴,无论是独奏还是与一或两把弦乐器合奏。他最受欢迎的钢琴独奏作品是《c小调幻想曲》(K.475),通常与《第十四号奏鸣曲)( K.457 )一起演奏。有人认为这首奏鸣曲以其热力和激情超越了其他以前的作品,预示了即将出现的贝多芬不朽的奏鸣曲。(如果说莫扎特是公认的钢琴协奏曲之王,那么,屹立于过去基础上的贝多芬则是钢琴奏鸣曲大师中的大师。)莫扎特的《F大调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K. 497 )是一首喜闻乐见的曲子。

   ·除无与伦比的钢琴协奏曲之外,莫扎特为其他乐器所作的著名的协奏曲包括:

   *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号,G大调(K. 215);第四号,D大调(K.218);第五号,A大调(K. 219 ) ;

   *降B大调巴松管协奏曲(K. 191) ;

   *长笛协奏曲:第一号,C大调(K. 313 );第二号,D大调( K.314) ;

   *C大调长笛、竖琴与管弦乐团的协奏曲(K. 299 ) ;

   *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与管弦乐团的交响协奏曲(K. 364 )

   ·尽管他的42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其中更为成熟的一些(从第二十号开始)却尤为可爱优美。其中最受喜爱的有充满感情的e小调(K. 304), D大调(K.306)以及产生悲剧效果的降B大调(K.378)。

    的确,你不可能不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批评家们使用了所有的最高形容词:他令乐器歌唱,他有天使般的纯净,他表现了形式的完美。有两个词使用得最多:“平衡”和“完美”。

    莫扎特不过比其他作曲家带来了更多的魅力、优雅和阿斯泰尔的风格,以及美妙易学的听上去简简单单的旋律。专家们对巴赫的评价甚至比巴赫的热爱者还要高,而莫扎特的吸引力则无处不在。

    他的天才在当时便得到了承认,即使是他早期的音乐也被认为是迷人的、优雅的、新鲜的、明亮的、自由的。但一些同时代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真正伟大音乐所必需的深度。与稍后的贝多芬不同,莫扎特并不以强势见长。实际上,强力征服并非他的目标,即使他的音乐在表达无边的哀伤,如《安魂曲》;或壮阔,如《魔笛》。莫扎特对此有清楚的表白,他说:“激情,无论狂热与否,永远都不能在其达到令人不快的程度时表现;音乐即使在最可怕的情形之下,也绝不应刺激耳朵,而应取悦它,并始终保持是音乐。”莫扎特创作了许多出色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奏鸣曲及室内乐,但他真正热爱的还是歌剧。他在1782年写道:“歌剧于我,要先于任何其他东西。”他写了18或20部歌剧,这个数字根据“歌剧”的不同定义而定,其中6部在今天被认为是伟大中最伟大的。它们是:

    《伊多梅尼奥》(1781):比莫扎特其他歌剧更正式,在当时不如其他歌剧受欢迎,但却是今天仍然著名的歌剧中的首选之作。

    《后宫诱逃》(1782):这是一部歌唱剧,是18世纪流行的德国式的谐歌剧。它一出现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剧本以德文写成,为德国的民族歌剧奠定基础。

    《费加罗的婚礼》(1786):瓦格纳谈到它时说:“在这里,对话变成了音乐,音乐本身又是对话。”这部歌剧,自始至终都是旋律。

    《唐璜》(1787):它融合了喜剧和悲剧(莫扎特第一次使谐歌剧的内涵远远超出娱乐),人们感到其他的歌剧都不曾包含如此广泛的情感。据说罗西尼在细读过总谱之后说,莫扎特“唯一具有天才的技术和技术的天才的作曲家”(或许有人会将这一描述用于巴赫)。

    《女人心》(1780):它比《费加罗的婚礼》要滑稽得多,同时也被认为是非道德的。

    《魔笛》(1791):这部庞大的幻想作品被评论家描绘为美、高贵和伟大。萧伯纳说,为剧中人、高级教士萨拉斯特罗所作的音乐,是惟一能从上帝之口吐出的音乐。它创作于莫扎特在世的最后一年。

     莫扎特在如此短暂的岁月中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作品数量也应得到承认,这是他宏伟的个人作品。他创作于至少41首交响曲,26首弦乐四重奏,10首器乐五重奏,17首钢琴奏鸣曲,42首小提琴奏鸣曲,27首钢琴协奏曲,40首嬉游曲和小夜曲,19首弥撤曲,42首咏叹调,还有大量歌曲,而他只活了35岁。人们可以设想一个“成熟”的莫扎特,长寿的莫扎特,50或60岁的莫扎特会创作出怎样的音乐。那种种可能性将令人目眩,就如同他广泛的才华一样。

    仅1788年,他就创作了3首最伟大的交响曲,著名的管弦乐《小夜曲》,几首弦乐四重奏,以及举世无双的《竖笛与弦乐的五重奏》( K. 581 ) ;  1789年,他最优美的3首弦乐四重奏,包括第二十一号,D大调;1790年,歌剧《女人心》;1791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魔笛》。随后他就去世了。表面原因是过度工作、肾病和斑疹伤寒。

    如何概括莫扎特的音乐生涯呢?有研究将他的生活和作品分为35个不同风格的时期。但若为指明方向,分为3个时期足矣:

    童年和青年(1756一1774)

    最早的杰作(1774一1781)

    维也纳(1781一1791 )

入门曲目

     和巴赫一样,将欣赏莫扎特的入门曲限制在5首作品,不仅滑稽而且可憎。但无可辩驳的是:在这类情况下,若不选择好的5首作品,从何开始呢?

     这5首作品包括:最后3首著名的交响曲(它们不可思议地在6个星期内完成)中的两首,第四十号(K. 550 )和第四十一号"丘比特"(K.551);一首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K. 467 );他较为轻盈的作品,著名的《小夜曲》( K. 525 );以及不可遗漏的歌剧《魔笛》。

    从这里出发,你可以很快开始收听更多的交响曲,其他27首钢琴协奏曲,一些钢琴奏鸣曲,竖笛五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未完成的《安魂曲》,部分《唐璜》,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任何你买到、录制的或借来的其他莫扎特作品。

莫扎特:入门必备

交响曲:

    第四十号,g小调,K.550

    第四十一号,C大调, “丘比特”(Jupiter) ,  K. 551

其他管弦乐作品:

    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C大调,K. 467

小夜曲(Eire  kleine  Nachtmusik) , G大调,K. 525

声乐作品:

  歌剧:

    魔笛,K. 620

莫扎特:热门排行

交响曲:

    第四十号,g小调,K. 550

    第四十一号,C大调,“丘比特”,K. 551

其他管弦乐作晶:

    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号,d小调,K. 466

    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C大调,K. 467

    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A大调,K. 219

    小夜曲,G大调,K. 525

室内乐:

    竖笛与弦乐的五重奏,A大调,K. 581

    弦乐四重奏第二十一号,D大调,K. 575

声乐作品:

  弥撒曲:

    安魂曲(遗作),K. 626

  歌剧:

    魔笛,K. 620

莫扎特:经典收藏

交响曲:

    第三十五号,D大调,“哈弗纳”(Haffner} , K. 385

    第三十六号,C大调,“林兹”( Linz ) ,  K. 425

    第三十八号,D大调,“布拉格”( Prague ) , K. 504

    第三十九号,降E大调,K. 543

    第四十号,g小调,K. 550

    第四十一号,C大调,“丘比特”,K. 55I

其他管弦乐作品:

    钢琴协奏曲第二十号,d小调,K. 466

    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C大调,K. 467

    小提琴协奏曲第三号,G大调,K. 216

    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A大调,K. 219

    竖笛协奏曲,A大调,K. 622

    小夜曲,G大调,K. 525

室内乐:

    竖笛与弦乐的五重奏,A大调,K. 581

    法国号与弦乐的五重奏,降E大调,K. 407

    钢琴与管乐的五重奏,降E大调,K. 542

    弦乐四重奏:

    第十一七号,降B大调,“狩猎”(Hunting) , K. 458

    第二十一号,D大调,K. 575

器乐作品:

  钢琴奏鸣曲:

    第十一号,A大调,K. 331

  其他钢琴作品:

    幻想曲,c小调,K. 475

声乐作品:

  弥撒曲:

    安魂曲(遗作),K. 626

    弥撒曲,C大调,“加冕”(Coronation ),K. 317

    弥撒曲,c小调,“伟大”(The  Great) ,   K. 427

  歌剧:

    唐璜,K. 527

    魔笛,K. 620

    费加罗的婚礼,K. 492

莫扎特《布拉格交响曲》

这是一个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的国家,这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艺术文化的国家。布拉格——人们都知道的名字,一个带有这么多色彩的国家,其文化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
 
       人类的文明中心由古希腊始,而转向维也纳,伦敦,巴黎,再到布拉格。莫扎特1787年来这座城市上演《费加罗》之前,他们还没有在布拉格诞生:德沃夏克、斯美塔纳、雅纳切克、卡夫卡、哈谢克、伏契克、里尔克、布洛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政治家马塞瑞克,更不用说诗人塞弗尔特(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兰•昆德拉……
 
       捷克的现代作家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一书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神秘的和令人兴奋的城市,有着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生活在一起的三种文化优异的和富有刺激性的混合,从而创造了一种激发人们创造的空气,即捷克、德国和犹太文化。”
 
       在布拉格,你不会发现一座圣母院或凯旋门,也不会期望遇见衣着怪异的“唯美”主义者,这是一个始终是凌晨——几乎还没有从梦魇里醒来的城市。卡夫卡几乎用灰色的笔调这样描写布拉格:“这座城市像太阳,所有的光集聚在中间的一个圈子里,使人为之炫目,人们迷失方向,人们找不到街道和房子,一旦进入这里,人们就在也不会出现;在一个较大的圈子里,还是很狭窄拥挤,但不再有源源不断涌出的光,这里有昏暗的小巷,暗藏的通道,甚至有一些小广场,卧在朦胧和清凉之中;再外面的一个更大的圈子里,这里的光线已是那么的分散,以至人们必须去寻找它,庞大的城市笼罩在冷灰色的色调中,再往外就是宽广的原野了……”
 
       布拉格,没有人称呼它“音乐之城”,尽管它为人类贡献了德沃夏克、斯美塔纳、雅纳切克等大作曲家;布拉格,它令人想起歌手约瑟芬,想起作为她那个民族唯一的歌手——坚持她的音乐生涯而遭人们抛弃的故事,想起卡夫卡为她,也为音乐写下的凄美句子:“她热爱音乐,也懂得介绍音乐;她是唯一的一个;要是她死了,音乐也会随之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天知道会消失多长时间。”
 
       1787年1月,莫扎特带着刚刚创作的《D大调第三十八号交响曲》来到布拉格,在布拉格剧院首次上演这部作品。这是他四次访问这个波西米亚首都中的第一次,访问令他非常高兴。莫扎特喜欢上了布拉格,布拉格也爱上了这位来自维也纳的小个子音乐家。
 
       莫扎特发现他在那里是一位大名人,声望超过在维也纳的他;《费加罗》的成功是空前的,在他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这样说,全城都在跟着歌剧的曲调跳舞——“除了《费加罗》,人们什么也不演,也不唱,不吹口哨。”于是在莫扎特创作的41部交响曲中就有了著名的《布拉格》。
 
   《布拉格交响曲》的规模在莫扎特1788年创作的最后三部伟大交响曲中是较小的一部,全曲使用了数量均为2支的圆号、小号、大管、双簧管、定音鼓,但是它导致了歌剧《唐璜》的诞生,同时也架起了通向交响曲“三十九”、“四十”和“朱庇特”的桥梁。《布拉格》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有一个慢引子,它比《林茨》中的引子要长得多,实际上,它的长度比海顿的许多引子都要长,为整部作品的规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观念,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
 
       随后弦乐器奏出奇妙的音型,这几乎是莫扎特后来的《朱庇特》交响曲的先兆,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引子借鉴了它。第二乐章是一首如歌的行板,那一个无忧无虑,安闲甜美,逍遥,远离纷争的莫扎特又出现了,像一股清泉流淌于寓言的玫瑰之上。在一个初雪之日的梦中醒来,在户外遇见一位少女,他们热烈地谈论诗和音乐。积雪压得白杨树几乎到了地面,新雪扩展了耕耘的土地,枫叶在水面上漂浮,黄色,褪色、明亮。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原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安娜·玛丽亚·莫札特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1760年,4岁的莫扎特跟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与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体裁都有了认识,还结实了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作曲家并学习到他们的作曲技术,这时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1773年底,莫扎特与父亲返回萨尔茨堡。此时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随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
 
       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剧《伊多梅纽》。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一主题相对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一、二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到维也纳谋生,之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2年7月,莫扎特创作的《后宫诱逃》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演。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创作新型作品。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俗歌剧院开始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创作了一部喜剧型歌剧《剧院经理》。1786年,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剧《唐璜》。[1790年1月,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上演。1791年,莫扎特创作歌剧《蒂托的仁慈》但未获成功。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剧《魔笛》 。之后莫扎特开始创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于12月5日0时55分《安魂曲》还未完成莫扎特就离奇死亡,享年35岁,入葬于维也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