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嘉峪关
过嘉裕关市
“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公园门口赵朴初的题字分外醒目,尽显雍容遒劲。
赵公题字前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与明长城同期起步,比山海关早建9年,历时168年始建成。它地处要冲,扼关守隘,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狭窄处的西端,也称“河西第一隘口”。关之西谷地开阔,自古为战场;关之东则有九眼泉湖。
关城导览图
秋拥嘉峪关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构筑巧妙。为适应防御作战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廓:外城、内城、瓮城。依此构成多道防线,形成城内有城、城外有壕的重城井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关城布防严
随导游进入内城,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
由门额刻“朝宗”的“朝宗门”,进入东瓮城内,如同西瓮城,面积也有500多平米。
朝宗门入城
东瓮城的“光化门”,上建三层光化门楼,抬头可见“天下第一雄关”匾额,高悬门楼顶层上。门洞下有抵门石,坚硬如初。
光化门楼雄
抵门石犹坚
先入之敌初入“朝宗门”时,看不见瓮城内左侧(东面)是“光化门”,待发现“光化门”上有埋伏,城门紧闭时,敌后续部队已蜂拥而至,后退不成,我军守城部队即可居高临下,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瓮城捉鳖势
穿过“光化门”,城门北侧见一巨石,上题“击石燕鸣”。传说亲人出关前,家人来此敲击墙壁,发出如“啾啾”燕鸣声,预示出征可平安归来。因此将士出征前,家人也会来此击墙问卦,祈祷平安归来。
燕鸣寄平安
雄关望黑山
光化楼(又称东楼)、柔远楼(又称西楼),与嘉峪关楼(罗城),三楼东西成一线,遥相对应,都是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的高台楼阁建筑。
三楼成一线
城南、北面均有土筑围墙,高约4米,绵延不断伸向远方,南与祁连山、北与万里长城连接,好似黄龙游曳于戈壁瀚海间。它与城关共同组成一道防线,可阻西来之敌的长驱直入,迫敌向关楼攻击。
“龙”游戈壁间
城隅均有角楼,南、北墙中段建有敌楼。
四隅筑角楼
城内有蒙古包、演武场,北侧是游击将军芮宁府第。
城中蒙古包
关城一点秋

议事厅筹谋
东瓮城外建有戏台、关帝庙。还有一座修复中的文昌阁。
文昌阁存古
关帝庙证今
西瓮城上的“柔远楼”正在维修中。瓮城西面是砖砌的凸形城墙,称“罗城”,就是外城。
西城墙这两个上下修建的孔洞,下是贯通的,一看便知是射击孔,而上面实心孔,你知道是作何用的吗?
原来是放置灯火的灯龛。夜间在城上巡视时,打火把会暴露目标,有了灯龛,巡夜无忧了。
城墙留射孔
据说,建城时设计师计算精确,建成后只剩下一块城砖,至今仍放在西瓮城门楼后楼坎上,让人直叹工程设计、修筑的精准奇绝。
仅余此一砖
西瓮城的“会极门”。“会极”意指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在此相会,从此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它也是内城一道防线。
会极门亲善
罗城正中是西关门,门楣匾额题“嘉峪关”三字赫然在目。嘉峪关门下深深的车辙印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出关门是一斜上坡,坡下似陷阱。敌人进攻时,此坡恰好挡住其视线,远看只见城楼不见门,待攻至此坡处见城门时,已到嘉峪关城楼下。
西关门匾额
坡道掩城门
城门载沧桑
一家人在纪念碑前合影。站在巍巍雄关前远眺,出关西去便是当年西域了。遥想当年嘉峪关前古战场,黄沙、硝烟,烽火连年,引多少英雄豪杰,守关保国,鏖战沙场......至今耳畔犹闻战马嘶鸣,眼前如见刀光剑影,英武豪气油然而生:为先祖,为民族,也为不屈的雄关。
长城最西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