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水门口码头往下游不远处,是万寿宫、遐昌阁、万名塔一组建筑群,也是沱江上最具起伏错落之美的造型。其中万寿宫在凤凰县的历史上曾有过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衰也跟城中江西移民的活动息息相关。万寿宫作为江西同乡会会址,其精致讲究至今还可让人窥见当年富有显赫的气象。
万寿宫,或称旌阳祠,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
万寿宫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4000多平方米内矗立殿宇、房舍20余间,或飞檐翘角或回廊游转,或卧龙啸空,或奇兽驰地,可以说是殿宇楼台荟萃的建筑艺术大观。万寿宫现在已被开发成民俗博物馆。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殿对面的品字形大戏台,由二十根立在石鼓上巨大圆木支撑,屋面三层三檐,两边钟楼鼓楼,绘有各种彩色花卉人物,堪称传统建筑工艺之精萃。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展示蜡染工艺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土著居民的原生态房舍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很有些文青的味道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 [转载]湖南.凤凰古城(十)](//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古城的确是我心中的乌托邦
一直相信,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梦回牵绕。思绪,在遥远的凤凰徘徊。“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道,这官道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叫凤凰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这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从此,边城凤凰便被世人所了解,所认识,所陶醉,所向往。

沉睡一夜的河流渐渐醒来,荡起的涟漪如同清纯的笑脸。淡淡的晨雾在河面上游荡,两岸粉红的桃花暗香浮动,一只方头渡船掀开雾的帷幕,悄无声息地划过来,划桨老人的旱烟在晨曦中闪烁着暗红的光,船头的素衣女孩拢着她的狗,凝神遥望着雾的远方。






要是你没有去过凤凰,你一定不会明白生活居然可以如此的简单而清澈。从沱江边洗衣的棒槌声开始,凤凰人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缓缓的却是随心所欲的生活。晚上随着暗淡的路灯点亮,一扇扇木门轻轻地在嘎吱一声中拉上,由此结束了一天的生活。大喜大悲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放下心的轻松。
边城的山,边城的水,边城的河码头,边城的吊脚楼,以及种种繁华的故事和忧伤的故事,就这样一直在我的心底茁壮地成长着。
当有一天终于踏上凤凰的土地后,我才发现,这座边城的内涵远不止简单的山水层面,更不是一个“繁华”和“忧伤”就能概括得了的。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边城应该是一个梦想。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沱江和其他的河流一样,自然就成了山里人窥探外面世界的捷径。许是上苍格外看中这个地方吧,透亮的碧水枕着柔软的沙洲,把一路跋涉的疲惫稍作梳理,又把向海的梦做得慷慨激昂。
正是这一泓碧水的停留和这一线河湾的温存,使山里人的梦想得到了滋润,他们把这里当作了改变命运的起点,终于,一根一根的树木变成了房屋。沿河的吊脚楼,穿插的青石板路,曲尺的柜台以及那青灰的城垣里升腾的缕缕炊烟,使这个梦想定格成许多山里人心中的一道永恒风景。








这个河湾的闹热繁华便开始了。据说,那时候的码头难得有平静的时刻,船工的号子,小贩的吆喝,南腔北调的口音,各式各样的衣裳都在这里汇集。凤凰,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舞台,而我们的先民,则在这个大舞台上挥洒着酸甜苦辣的泪水,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临河的吊脚楼和吊脚楼下的河堤,承载着相思女子的眼泪和多情水手的歌声。一个如新月一般清澈的笑颜,一壶如旭日一般热烈的老酒,一叶风帆,一截桅杆,抑或是一段毛糙的纤绳,都使山里人的梦想得以圆润和丰满。沅陵不算远,常德不算远,就是武汉上海也不远。山民的梦,如水啊,清细却绵长。
沱江泛舟,就是艄公在沱江上,带着一船人悠然自得地划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天气晴好,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水面上还有一层薄薄的雾气,加上两岸古香古色的建筑,在这种氛围下,游人如同置身于画中,好一幅悠闲自得的景象。
凤凰还应该是一位母亲,一位慈爱宽仁的母亲。当先民们用汗水和鲜血构筑了码头构筑了城垣,就已经由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位母亲了。她张开双臂,对着崇山峻岭说,来吧孩子,都来吧。于是,不仅湖南的人来了,四川贵州的人来了,就是天南地北的人也都来了。在这样一位雍容大度的母亲怀里,他们强健着筋骨、滋养着精神,然后意气风发地去抵抗搏击自然和人生的风雨。
凤凰,成了这些人的起点,也成了这些人的归宿。特别是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当战争的阴云把神州大地笼罩,当日寇的铁蹄把半壁河山踏碎,当失去家园的人们惊惶失措地奔逃,凤凰再一次张开了她的双臂,把流浪的游子拥揽入怀。
清澈的河水洗去了他们的征程,温柔的河水滋润着他们的心灵,这一方水土啊,养育的不仅是肌肤筋骨,养育的还有直冲霄汉的壮志和气吞河山的豪情,这时候的码头,承载的已不再是有形的物流,它承载着一种精神;这时候的河流,流淌的已不再是一泓碧水,它还流淌着这个民族的精气神。



旁边那尊青铜雕像,颇具动感。一位并不强壮的男性,在狂奔中除去外衣,奋身跃入江中。趋前看,得知这是为纪念在此营救3个落水小孩而牺牲的王湘冀烈士塑像,塑像造型优美,引人注目,但英雄生前并不完美,他牺牲的前一年,因犯错误而被凤凰二中开除。他这义无反顾的一跃,不仅拯救了几个幼小的生命,也向世人昭示:人性良知并不因曾经的迷茫而泯灭。
山之高,在于它不拒绝任何一粒尘土,海洋之大,在于它接纳了任何一条溪流。边城的胸怀曾经宽广过,边城的胸怀现在宽广着,边城的胸怀,还必将宽广着。
凤凰还应该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那斑驳的渡船以及被缆绳磨圆了的栓船的石桩自不必说了,那香炉山上的晨钟暮鼓以及隘门口前的春花秋月也不必说了,因为它们太单调,太苍白,只是茶洞文明大树上的一支小枝一片嫩叶。文明文化的根在哪里?在厚厚的泥土里。
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轮回中,艰难险阻被踩在了脚下,风霜雨雪被抛在了身后,踏平坎坷成大道呵,于是,便有了凤凰文明的厚实基脚。凤凰,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已成了一部厚重的史书,随便翻开那发黄的书页,嗅一嗅,似乎还可以闻到那远古的汗味,这书中记载的,页页都是勤奋,页页都是开拓,页页都是美好!




凤凰更应该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虽然沱江的水已流淌了千百年,但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凤凰却依然只是一个小伙子。他有健康的体魄,他有爽朗的性格,他有开放的胸怀。他理智沉稳,他刚毅坚强。岁月的风沙虽然雕刻了他的容颜却也锻造了他的灵魂,心若在,梦就在,磕磕绊绊又算得了什么!



上苍钟爱我们,为我们缔造了这个河湾;先民垂青我们,为我们建设了这个河湾;而我们的责任,除了细心的呵护尽心地保护和精心地建设之外,又还能有些什么呢?
新世纪的阳光已经照耀。当我们的汗水和先民的汗水重叠时,当一个崭新的凤凰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再回眸,相信那时的感觉,一定和现在不同。









永恒神秘将永远地在这片古老的山林中环绕,但历史的脚步却不能够在美景中停留。不管岁月如何刻画这片土地,永远不会改变的,是融入了凤凰人血液的对美好人性的执着追求。所以不论何时去凤凰,都不会感到失望,因为凤凰人才是凤凰真正最美的风景,在湘西这片苍老而亘古不变的土地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