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京都

标签:
京都岚山清水寺旅游 |
http://s10/mw690/001DCgRogy6IFdaWOYFe9&690
桂川缓缓向东南流淌,划出一条柔情的弧线。河流右岸点缀着一座岚山,青葱似碧螺。渡月桥苗条修长,连名字也是诗意迷蒙。徜徉这般桥上,应该是件惬意的事。凭栏俯视流水,一江春水流银泻玉。岚山实在算不上高,但精巧淡雅,与京都的古色古香倒也匹配。京都附近没有高山大川,因而不起眼的山山水水便被精心呵护起来。漫山遍野的绿树遮掩了山岚原本的面目,只有高低起伏的绿色曲线在天际间挥洒自如。春,是岚山随心所欲淡抹浓妆的时刻。绯红,嫩黄,玉白,偶有淡绿,应约而至的樱花纷纷绽开娇娆的面容。
这是一座宽厚的城市,樱花由着性子尽情撒欢。山坡,河岸,庭院,广场,无处不在的妩媚倩影衬托着古都悠长深邃的历史。樱花已渡月桥,流淌于京都的街巷院落。五千多棵樱花欢聚一堂,花枝乱颤落英缤纷的岚山春色满园。奢靡得连地上也洒满了娇嫩的花瓣,叫人实在不忍踩踏。河岸的樱花更是将花枝伸向了水面,流水载着几叶小舟似的花瓣,可始终带不走枝条横斜的疏影。
小桥空寂流水婉约,低舍柴扉半掩陋室烛光融融,鹅卵石铺就的曲径通向深邃的幽处。日本著名演员大河内次郎精心营造的山庄,与质朴无华的公园浑然一体,这种庭院正是京都古韵的低调写照。岚山阅尽沧桑,维系着古城与自然千年默契的约定。
与岚山东西两端遥相呼应的是音羽山,清水寺藏匿其中。两山之间隔着一座古城,穿越的感觉很奇妙。
一条纵贯南北的朱雀路,将古城划出了东西二京。西京是大唐长安城的翻版,东京则以洛阳为蓝本而建。京都规模虽远不及长安洛阳,但在城市格局上是可以效仿的。一批批的遣唐使不仅携带着大唐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甚至带回了日本心仪已久的长安洛阳二城。皇宫是理所当然的核心,王公权贵聚居的皇城紧紧地拱卫着皇宫。围绕皇城的是繁华的都城,京都的整个城市格局井然有序。千年时光可以苍老面容,却改变不了其固执的骨架。
路遇寺庙在京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要知道现今仍保留着一千五百多座古刹。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晨钟暮鼓中的京都,沉浸在深幽越千年的禅意中。京都有十七处古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了二条城外竟然都是历史悠久的寺庙神社。我们看到了宗教的坚韧不拔,更感觉到了这座古城对传统虔诚的敬畏。
1895年平安神宫拔地而起,这时迁都于此已有千年之余。仿照平安时代最早的皇宫缩小而建,寄托着古都对往昔辉煌的回忆与挽留。如今的平安神宫成了日本怀旧建筑的范本,同时也是京都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二条城的富丽堂皇让人吃惊,用巨石彻成的城垣坚固敦实。这原是德川家康的下榻之所,后改为天皇的行宫。久负盛名的金阁寺,在京都寺院中名列首位。金箔贴面金碧辉煌的建筑,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尤其吸引人。令人称奇的是三层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和禅宗佛殿遗风竟然天衣无缝地浑然一体。银阁寺其实徒有虚名,由于放弃了银箔饰面的原计划而改名慈照寺。但民间还是大度地称其银阁寺,以与金阁寺东西呼应相映成辉。相比之下大德寺的名气似乎不够大,但当你知道聪明的一休曾在此担任主持时,相信也会对它产生兴趣。
发髻高挽花满头,粉黛厚重妆容浓。柳叶细眉下两只美目顾盼生辉,猩红一点樱桃小口似启未开。这是艺伎最经典的形像,可惜正在逐渐消失隐退而去。只有在京都,偶尔还能见到匆匆离去的身影。江户时代京都一些水茶屋的妙龄服务生,以轻歌曼舞吸引了众多的游人,继而诞生了精雕人偶般的艺伎形像。这种独特的艺术,似乎只能诞生在极度崇尚风雅的京都。而当风靡全国又迅速消退后,也只能由京都孤寂地精心呵护着。祇园略显昏暗的灯光下,一袭袭飘逸的衣袂在疾如急雨的小碎步中渐行渐远。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红楼梦》,而紫式部显然比曹雪芹年长得太多太多。女性纤细婉约的笔触,曾倾倒了多少痴迷者。按图索骥者大有人在,希冀在现实中寻觅到难以释怀的传奇踪迹。这些人最终都会在京都停下脚步,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终于如愿了。曲折离奇的宫廷争斗,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演绎得如此哀艳清冷令人潸然泪下,只有京都才能演绎出这般凄美动人的故事。谁能否认今日的京都,依旧还弥散着平安时代高贵典雅的气息。
以男性扮演俊美“女形”的歌舞伎,与中国京剧梅兰芳为翘楚的乾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有的表演都须佩戴面具且以此为圣物,古老的能剧充满了玄幻灵异的神秘感。笔锋细腻色彩斑斓的浮世绘,曾影响了世界美术的发展,怪才梵高就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灵感。“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灵魂,其流程形式极其繁杂严苛,早已精致成一种虚幻的禅意。笔下方寸虽小,胸中云天广阔。远在奈良时代就开始兴盛的书道,千百年来更是流派纷呈百花争艳。追求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是日本花道的最高境界。一枝一草,拈花一笑,花道已深深融入了每一个家庭。京都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荷载太重步履蹒跚了,左思右量仍割舍不下任何一件。纵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仍旧是无怨不悔。
穿城而过到了清水寺,它镶嵌在音羽山的半腰中。既避免了高处不胜寒脱离人间尘世,又让人们虔诚仰望心存敬畏之意。这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798年,后由德川家族在十七世纪重建。正殿建在悬崖边上,本堂内供奉着普渡众生的千手观音。殿前有一大平台,视线开阔是眺望京都远貌的好地方。转到正殿下面才惊奇地发现,平台没有建在坚实的岩石上。一百三十九根巨木,有十五米高,支撑着千年古刹的安然无恙。更令人称奇的是整个平台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完全以榫卯交错拼接而成。
寺院是清净之处,同样可以成为凡人赏樱胜地。清水寺的建筑布局不见得绵长幽深,却是高低错落别有洞天。山路上有雄伟的大殿,飞檐斗角上又是一片花丛,樱花树冠上更有曲径通向深不可测的幽处。木梯石阶旁边樱花热情簇拥,想必观音也会为之抿嘴一笑。向下俯身探视,人群在花枝下缓缓流淌。而举目向上仰望,则是妙龄少女在花丛上飘然而过。一阵清风拂过,但见天花乱坠香雨纷纷,疑是天女凌空散花一般。
与樱花相映成趣的是一群群少女的和服,恰似一团团游动的云霓。柔情似水的面料,缤纷艳丽的色彩,繁复细致的图案,簇拥着少女们的曼妙胴体和娇艳面容。精美的和服其实正在悄悄远离日常生活,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象征意义的典雅。如今日本的年轻人平日很少穿和服,只是在结婚或过节时才会隆重穿戴。只有在京都街头还能与和服飘逸的身影不期而遇,清水寺内更是有成群结队的和服在延续着古城曾经的经典风雅。
站立在殿前的平台上,京都城尽收眼底,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军铺天盖地的炸弹对京都手下留情。如今略显陈旧不够繁华的城市,幸运地得以保留独特的古朴风韵。浓郁得近乎凝固的历史氛围,在京都弥久不散。千年古都悠长岁月的积淀,已深深镌刻在古刹寺院街巷石径中。一树一塔苍老的身影,还有京都人含蓄矜持而又高傲的言谈举止,无不弥漫着千年帝京的风雅。就连街角和服的一个华丽转身,也可以飘逸出淡淡的一丝古韵。
http://s4/mw690/001DCgRogy6IFdcAaR543&690
http://s2/mw690/001DCgRogy6IFde0Gul81&690
http://s2/mw690/001DCgRogy6IFdfRrKp91&690
http://s8/mw690/001DCgRogy6IFdhK4Cza7&690
http://s11/mw690/001DCgRogy6IFdjrOvo5a&690
http://s13/mw690/001DCgRogy6IFdkZsYY2c&690
http://s9/mw690/001DCgRogy6IFdnpDug38&690
http://s13/mw690/001DCgRogy6IFdpRKaMdc&690
http://s4/mw690/001DCgRogy6IFdrzOSv3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