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里的时间感悟

标签:
湖南张家界黄龙洞旅游 |
有机会千万不要放弃对洞穴的探寻,人的一生如缺失了地下奥秘的亲身体验,日后肯定是件憾事。
不仅有石英砂岩奇峰三千,还拥有瑰丽奇崛的喀斯特地貌,张家界的富有真让人羡慕。黄龙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它的景色不仅是张家界一绝,也是中国溶洞的典范。在地质专家眼里,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溶洞。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行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评选中,黄龙洞以第三名入选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称号。
喀斯特地貌是山与水长期默契配合共同创作的杰作,其独特的地貌间隐匿了太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喀斯特一词源于南斯拉夫,而中国是喀斯特地貌大国。从东北一直绵延到西南地区,这块广袤的大地到处都有它们神秘的身影。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贵州黄果树瀑布,山东趵突泉……喀斯特独特的地貌演绎着千姿百态的自然奥妙。
专业术语往往有些艰涩难懂,作为对地质知识知之甚少的外行人,我对喀斯特地貌幼稚简单的理解是这样的,即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而形成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化学的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当然也包含了物理冲蚀的辅助作用。如果不是可溶性岩体,水流长期冲刷剥蚀其外形虽然差不多,却只能称假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主要是指石灰岩,其碳酸钙成分与水中的二氧化碳会产生化学反应。于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坚硬刚强的岩石慢慢地被柔情轻盈的水悄悄地溶解了。溶洞、天坑、暗河、瀑布、峰林、石桥……
崇山峻岭间蕴藏着一个又一个喀斯特地质奇观。
我们在探寻黄龙洞这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时,不妨品味一下专家的评语吧:全能冠军。黄龙洞几乎成了喀斯特地貌的博览馆,石笋、钟乳石、石柱、石田、石塔、石幔、暗河、石瀑布……形态各异的沉积景观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已探明的洞底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洞长七千六百多米。黄龙洞有两层旱洞和两层水洞,共有一库、二河、三潭、四瀑、十三厅、九十八廊,还有上千个白玉池。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难怪吝啬的专家们毫不犹豫地将全能二字赠与了黄龙洞。
黄龙洞是个石笋高度密集的溶洞,高高低低千奇百怪的石笋遍布各个角落,俨然一片寂寥的原始森林。与石笋相对应的是钟乳石,悬挂在洞穴的顶部。不知轻轻击打,洞穴内是否会响起天籁之音。黄龙洞最珍贵的石笋取名定海神针,秀长细腻的身材亭亭玉立。定海神针高度近二十米,粗的地方有三十多厘米,中间细小处只有十来厘米,好担心狂风吹过会将其折断。石笋通体晶莹剔透,仿佛涂了一层光滑细腻的彩釉。定海神针已经有二十多万年的历史了,直到如今顶部仍在滴水,石笋还在以不易觉察的速度缓慢生长。如果再长五六米就可以顶天立地成为一根石柱了,但还需要大约六万年的漫长时间。这般精巧硕长的石笋极为罕见,风景管理区故为其投保一亿元。这当然有其炒作的成分,但定海神针确实值得好好保护。
因长期水流沉积,洞穴内出现了十分罕见的石田地质奇观。黄龙洞有一个面积巨大的石田大厅,刚进大厅便感受到了惊鸿一瞥的震撼,那是可以让心灵在瞬间清静下来的宁静淡泊之美。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石田,闪烁着五光十色的迷幻光泽。清澈见底透明似晶体的水充盈着块块梯田,恰似一枚枚明镜散落在山水间。悬挂的钟乳石倒映在田园中,天地浑然一体疑似海市蜃楼又现。倘若再有一老牛一牧童,分明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呵。
溶洞内有河流同时还藏有暗河,静下心来可以听到奇妙的潺潺水声,仿佛置身于龙宫一般。溶洞与河流是一对不离不弃的恋人,是河流造就了溶洞,而溶洞又给了河流成长的空间。一个几近密封的洞穴内,不知这潺潺流水从何而来,更不知它去向何方。坐上小船滑行在曲折的溶洞明河中,这种感觉完全不同于在江河溪湖泛舟。石笋石柱紧贴着身边缓缓向后退去,头顶上不时有钟乳石一掠而过,游客会下意识地缩缩脖子然后莞尔一笑。万籁俱寂的空间,稍纵即逝的水花有如跳跃的音符,而从不干涸的流水就是一条生动的五线谱。这是一部时空交错大气磅礴的乐曲,序幕早已拉开,高潮正在奏响,尾声不知将绵延至何时。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快乐的音节,融入曲折远去的河流,拥抱着哗哗不息的水声,恍如隔世不知今夕是何年。
徜徉在丰富多彩的喀斯特沉积物间,目不暇接的忙碌是心甘情愿的。石笋与钟乳石凝神相望,祈盼着相拥的那一天。石塔石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凡淡然之气,安坐一方纹丝不动如老僧入定。石幔从半空垂挂而下,只怕一阵风儿吹过会撩起一角,泄露了里面的秘密。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石花,花形没有一朵相同,就连颜色也绝不近似。它们决意要争奇斗妍,以花团锦簇装扮这个寂寞的地下世界。还有几丛疏影横斜的枝条,是暗香浮动的腊梅,还是色彩斑斓的珊瑚?石花抑或含苞抑或怒放,花瓣光滑细腻呈蜡质,仿佛遭遇突如其来的冰川时期,永远地凝固在这个美轮美奂的瞬间。
水滴石穿是自然界一个普通的物理原理,但在喀斯特的世界里被彻底颠覆了。滴水不仅没有穿石,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水滴石长,雕琢出了石笋钟乳石等地质奇观。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看似相同的现象竟然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时间这个魔法大师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在聚沙成塔苦行僧般的潜心修炼中,将日积月累悄无声息的化学反应点化成了永恒的璀灿辉煌。时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创作,却是创造奇迹不可或缺的条件,只要有了时间这个魔法师,喀斯特就可以在自然万花筒里变换出无穷无尽的幻境。
幽暗寂寥隐秘是溶洞的应有本色,养在深闺人未识才是它的诱人之处。洞穴旅游当然不能让人打着火把摸索前行,这就需要配以必要的灯光。可惜黄龙洞大红大绿的灯光令人有点不舒服,溶洞内固然姹紫嫣红璀璨夺目,总是多了几分媚俗之气。毕竟这里不是夜总会歌舞厅,幽邃的洞穴采用光怪陆离的功利色彩显然有些不伦不类。而国外的旅游洞穴一般都采用单色光,而且是冷色光源。虽然少了点热闹的氛围,却能更好地折射出洞穴原始深邃混沌太古的光泽。况且长年累月的暖光照射,干扰改变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这对于溶洞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像浙江省桐庐瑶林仙境中的石瀑布,现在就有“人老珠黄”之嫌,这正是专家们所担心的。
大自然创造每一个奇迹,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而无所不能的人类毁掉它也许就在瞬间。
探寻溶洞,感悟的却是时间。这有点奇怪,但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