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纸月

(2013-09-17 08:54:26)
标签:

中秋

月亮

诗话

与省城几位文友相约,到天台山石梁赏月。
下午上山,天气就阴沉沉的,让人担心。担心的是天公不作美,会让赏月计划落空。阳光偶尔钻出云层,给了我们几分希望,只有暗中祈祷中秋之月不要爽约。
吃过晚饭天就暗了下来,没有夕阳当然也就没有灿烂的余晖。中秋可有月?不免袭来一丝忧愁。
夜宿中方广寺,神往已久。晚饭后坐在昙华亭,瀑布就在脚下。随着瀑布跌落的声响,渐浓的夜色拥进了我们身边的所有空间。
天台山的云雾茶已被山泉水泡出了淡淡的香气,水雾间充斥着被瀑布激发出大量的负氧离子。这里的空气是甜的,是绿的,是香的。不需要太明亮的电灯,一支蜡烛就好。风拂拭着摇曳不定的烛光,我们的身影,还有树影,都默契地舞动起来。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中秋之月如约而至。
仰望夜空,没有星光,不见皓月。不一会天宇间竟然飘下几缕雨丝,仿佛飘进了心里,感觉凉凉的。
没有月亮的中秋,未免让人失望,空气也有些沉闷了。
“没有月亮,那我们就中秋论月吧。”众人一致赞同。
中国人对月亮的眷恋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千百年来几乎所有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会闪烁着皎洁的月光。秋高气爽的八月十五中秋,是中华民族特有浪漫的月亮节。
论月,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话题自然地集中到了诗仙的月亮诗上,他是位超凡脱俗的月亮诗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想象何等奇丽绚烂不拘一格,只有诗仙才配有此天马行空的诗意。对于浩瀚的夜空,李白在儿时就充满了幻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而他的《静夜思》连幼儿也能倒背如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游子文学的扉页之作。他一生追逐光明挚爱月亮,连生命的最后时光也因逐月坠水而羽化成仙。李白先生早已融入了茫茫宇宙,他是陪伴月亮的那颗闪亮的太白金星。假如李白能活到今天,即便不能成为宇航员,那么太空旅游的第一个报名者肯定是他。面对皓月,能不忆太白?
对着一片黑暗论月,太枯燥太乏味了。一向机敏过人的W君向僧人要了一张白纸,众人疑惑不解何意,只见其麻利地用手撕出了一轮圆月,然后将纸月亮贴在墙上。虽然这轮月亮不够圆满,大家还是齐声喝彩,中秋终于有月了。这个夜晚不再寂寞了,拥有离我们最近的一轮皓月,何其幸也。
论罢太白先生,进入我们话题的自然是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大家不禁高声朗诵起来,如沐浴在一片淡雅的月色清晖中。“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一生坎坷曲折沉浮起伏的苏轼,也曾面对银轮惆怅如一地流泻的冷光。好在他不是轻易能被压跨的人,新一轮的中秋,又会吟出“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下,苏轼豪放的诗情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苕溪渔隐丛话》赞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的名声,早已盖过了它的作者张若虚。上承楚辞屈原华丽诡谲的《天问》,下启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直至今日,我们仍可在古筝的悠扬声中,品味出几缕春意,一江碧水,若有若无的花香,流泻迷幻的月色,这个夜晚因《春江花月夜》而变得虚无飘渺了。诗和琴,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H君对邹祗谟的《中秋京邸》赞不绝口,尤其欣赏“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的豪气。H君是一位资深诗人,曾远赴长江源寻觅诗的浩荡之气。在邹祇谟的眼中,阴柔的月亮也有阳刚之气,并不失慷慨激昂普济天下之风范。我等对这位清代诗人了解甚少,自然只有聆听的资格。“吴歌闻隔院,边调入征笳。北阙横秋色,西山隐暮霞。故园丛桂树,应发昔年花。”H君抑扬顿挫地沉浸在邹祇谟营造的壮阔凄凉意境中,许久许久仍不能自拔。 
白居易长诗《琵琶行》的凄美意境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一向为人所津津乐道。从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辛酸无奈,到“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孤寂冷清,这样的故事就该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娓娓道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触动了多少柔软脆弱的心。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宵净,秋澄万景清。”中唐诗人刘禹锡突发奇想,欲以皎洁的月光一洗寰球,这种吞吐宇宙吸纳乾坤的气魄,淋漓尽致地宣泄着诗人旷古高远的理想志向。不得不佩服梦得先生奇崛瑰丽的想象,怀抱天下的胸怀,如此佳句可是梦中觅得?
雄健,开阔,壮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这是赵嘏《钱塘》带给我们的诗境,这当然与唐诗的浑雄磅礴高屋建瓴之风不无关联。因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佳句,被杜牧称为“赵倚楼”的赵嘏,诗风与小杜相近,两人惺惺相惜是自然不过的。而杜牧的“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漫溢着空灵朦胧之气。在他们的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壮阔深远的画图,听到了一阵时而激越高亢时而悠扬深邃的音乐。
L君对易安夫人情有独钟,她的词句在夜色中如泉而涌。“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个“月满西楼”,怎一个愁字了得。倚楼远眺,关山重重。月色如水,伴一寂寥孤影。纵有残酒半盏淡茶一盅,哪堪秋月一轮冷风三两阵。低吟浅唱,月光风干了一行相思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们十分熟悉李清照的月亮,残缺冷清洁净而凄美。
流泻的月光是情丝是思线,李商隐笔下之月总是散发着淡淡的忧郁薄薄的伤感,让人唏嘘让人心酸。“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之恨,漫长得无尽无头,遥远得无边无际。想必李商隐心中始终隐藏着晶莹剔透寒气逼人的冰轮。
王维的诗,无不飘逸着空灵清新的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幅山水辽阔的画面正在宣纸上逐渐洇晕开来,若隐若现的古琴声优雅地在松间溪畔萦绕不止。近乎素颜的白描诗句,却在不经意中透露出顿悟后的深邃悠远。诗佛的月亮,总是带有几分菩提树下拈花一笑的深刻禅意。
谈论月亮,怎能忘了忧郁的杜工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寥寥数字,勾起绵绵乡情。一生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在朦胧的月光下更显消瘦。只可惜如今不少人只道是外国月亮圆,早忘了其实“月是故乡明”。
钟声寂,寺宇静,禅意浓。冷风细雨,伴着石梁飞瀑。茶杯已空,烛光早灭。关于月亮的诗话,夜深了仍意犹未尽。因有一轮纸月,虽不曾发光,却长伴在身边。
天台山论月,已过数载。花好月圆中秋年年过,阴晴圆缺月亮常常见。奇怪的是,最难忘的竟然还是那轮黯淡无光的纸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画乡拾零
后一篇:好莱坞的尴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