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凉粉白凉粉

(2011-08-05 16:39:53)
标签:

四川

凉粉

小镇

记忆

分类: 嘴大品八方

 

    中学就读于四川的小镇上,上午的两节课后是课间操时间,女孩子们时常乘这个时候搭伴到校门口去吃一碗凉粉,五分钱一小碗,一毛钱一大碗,然后舔着一嘴辣油跑回来,后面的两节课就心满意足了,再也没有临近中午肚子饿的干扰,但是课堂上讲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因为酸辣的凉粉会五颜六色地从嘴里到肚子热闹好一阵子,还没消化已经在盘算明天怎样早点去,怎样挑一碗花生粒多的。

    四川的凉粉一般是豌豆粉做的,分黄白两种。才吃凉粉时很喜欢吃白凉粉,晶莹剔透,光洁如玉,宛如凉粉中的公主,而黄凉粉则是没有筛去粗皮的豌豆粉制作而成,粗粗麻麻,像个粗使丫头,与妩媚的白凉粉相比,显得敦厚,同样一碗的价钱,如果买黄凉粉量就会多些。买白凉粉时,服务员用一个刮子从一大坨上刮出条,抓一把分配到每个碗里,有时眼睁睁看着自己排到了,服务员在我的碗里放好又吝啬地拿下几条,这碗凉粉便会吃得郁郁。碗里放好凉粉,再加花生芝麻粒、蒜汁、酱油、醋、花椒面、味精等调料,最后淋上红红的辣椒油,几颗葱花,在这么热闹的场景配合下,原本冷艳的白凉粉妖娆了起来,呼呼吃进嘴里,来不急细品就下肚了,真正回忆起美味是在嘴里辣过之后,可为时已晚,只好憧憬明天。

    一次白凉粉卖完了,勉强要了一碗黄凉粉。不喜欢黄凉粉首先因为颜色,感觉很暧昧,不漂亮,再就是形态,黄凉粉的韧性不够,不能刮条,只能用刀切成块,看着就笨笨的,与苗条的白凉粉相比,一个是刘亦菲,一个是芙蓉姐姐。吃黄凉粉不能像白凉粉蛇样滑进肚,只好一块块夹来吃,孰料,居然与白凉粉不同,粗麻的表面很进味,每一块都能充分体现所有调料的精神,而白凉粉如果单挑一根起来,矜持得粘不住什么调料,吃到嘴里味道没有那么丰富,难怪要刮成条子,原来白凉粉贵为公主,有富家女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品质,需集体演绎味觉大戏,不像黄凉粉,穷人孩子早当家,一个人也能担当。经过那次开斋,从此喜欢凉粉中的芙蓉姐姐,仔细观察一下,进军到外地的是白凉粉,而有经验的四川人多数喜欢黄凉粉。

    下乡的时候,夏日里,农妇经常做凉粉,一般是黄凉粉,又进味又出数,没有城里那么丰富的调料,舀点泡菜水,切几根小香葱,加一勺自家渍的辣椒酱,撒上花椒面,鲜香麻辣,颇有乡野粗犷之风,另是一番味道。

    黄白凉粉还可以热着吃,切成小方块,锅里放些油,煎炒过后再放调料,味道变得温良俭让了,内敛了,另外演出含蓄之美,很符合中国人的性情,热情,厚道,却又不失麻辣锋芒,吃到嘴里明快、柔韧、亲切,惬意,可谓百变凉粉。

    离开四川N年,再也没有吃到记忆中的凉粉,外地所卖通统没有当年小镇的味道。99年出差回到小镇,同学们见面热闹非凡,两天聚会吃鱼吃肉吃火锅,就是没有吃到凉粉,第二次又出差到四川,顺便回到小镇,这次学乖了,事先不告诉同学几点钟到达,悄悄在镇上找到凉粉店,美美地吃了一碗,才带着少年的味道记忆去会见少年时的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冤呀冤
后一篇:绝世烧玉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