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锦州古玩大集见闻:

标签:
转载 |
一、捡漏是古玩行里的永远话题。
清晨六点当我来到锦州古玩城,门前地摊早已一字排开亮出了“宝物”.在凉爽惬意的微风中逛地摊对于一个钟情古玩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艾先生是地摊上的常客,他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眼力就能淘到宝物,现在不是市场没东西,而是我们的眼力还不够。平心而论现在的东西确实少了,但不是到了没有的程度。”他的话代表了部分古玩爱好者的心声。这不,仅用了十分钟他就在一位老者的手中花900元买下一个草花梨梨木卷,笔者上手了这件东西,确实是开门的老货,而且品象还不错,尺寸也不小。一位天津先生一眼看中了这件东西,他愿意出2000元买下这件从自己眼皮底过的东西,但艾先生说什么也不买,他对我说:"至少值3500元”。看来这是捡到“小漏”了。他笑了笑说,没有了捡漏就没有了古玩魅力,我听了呵呵的笑了起来。
二、抢占摊位就是抢占商机
距大集开市还有十分钟,东、西二个大门前早已聚集数百商家,他们只有一个目地,抢占一个好地方,确保能摆摊卖货。可是,能者太多,对于身背肩杠的商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许多人没有占上地方而焦急。其实,每个星期市场管理者都要免费发号,防止卖或转让摊位事件发生。后来的,或没有号的人,找地方摆摊还是能找到位子的,只是偏一点了。不过卖货是看货硬不硬,而不是地方好与坏。
朝阳的小刘带来一车民俗物件,都是老东西,引来一批又一批人驻足观看,很快就开张了,他说,锦州吸引力在于人气。他的话让我深思,是呀,东西现在越来越少,可以收藏的好东西更少,如果再没有人气这个市场就要冷下来哟,现在的北京潘家园和报国寺二个市场是公认的最有名的古玩市场,但如果演变成转让摊位或炒摊位的话,外地的摊贩就要少了许多,老货,好东西就少,常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了。
三、疯狂的“钱炒钱”
在古玩市场上,现阶段最火的可能是收藏钱币了。开市不到五分钟,一位哈尔滨收藏者就买走三千元的钱币.一位资深的玩钱币的老先生对我透露内部消息,他说,“2000年他花1000元买进的钱币现在增值到三万了。(如图)他的话引起我的关注,在今天的早市上约有十几个摊位摆放1-4版钱币,全是成捆扎的,卖出价一张能看2—10几元,看着利润不高,可是如果成捆的卖,那利润就很高了。人们看到了商机,索性弃瓷做起了钱炒钱的生意,为此,发了一笔笔大财。
但我不明白,钱币收藏与瓷、书画和其它的项目比有多大的文化价值呢?能否经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呢?疯狂过后会是什么结局?并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四、古玩收藏需要文化的回归
不管你是投资型还是收藏型的古玩爱好者,都需要有文化做为基础,否则谈收藏是一句空话。
陈先生是一位古玩爱好者,热情很高,见东西就想买,结果无意买假,却买了不少“新加坡”(新假破),这不、刚开市不到一小时,他看中了一件康熙粉彩大碗、掏出二千元爽快的买下来,当专家告诉他是仿品时他还是认为没有错,其实是仿照康熙时侯的画片画的,他还迷惑不解。主要原因是缺少这方面系统研究,没有记住康熙五彩的彩头很“硬”。没有干涩、火光气十中足的症状。人们一旦有了急功近利,好俅立竿见影,捡大漏心态,必然要跌跌撞撞交学费的,这是是古玩大忌,是导致走入收藏怪圈的主要原因。
从长远的观点看,没有文化的收藏,是没有意义的收藏,没有文化内涵的收藏品,是没有品味的收藏,因此,也是没有太大收效的收藏。
早上网络系统故障,没发图片,现补上。上述观点纯属个人之谈,仅供参考!!!!!!!!